市委六屆三次全會昨天閉幕
“加快發展”成為全會分組討論的熱點。本報記者 陳仕平 攝
本報訊(記者 劉曦)昨日,市委六屆三次全會在市區閉幕。市委書記何忠友在全會上指出,目前我市一些黨員干部存在著“庸、懶、散、奢、浮”等問題,今后我市將狠治不良風氣,向低效率、低效能“亮劍”,向不作為、亂作為“開刀”,為加快發展、打造“廣東綠谷”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庸懶散奢浮”影響發展
對于一個地方而言,好作風、高效率是一種資源和軟實力。然而,當前我市一些單位和干部還存在“庸、懶、散、奢、浮” 等作風問題。何忠友說,有的干部甘于平庸、無所作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敢闖、不敢試,怕冒風險,怕擔責任;有的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干勁不足,履職不力,工作拖拉推諉;有的紀律渙散,精神懈怠,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缺乏艱苦奮斗精神和廉潔自律意識,追求享樂,講究排場,甚至違法亂紀;有的作風不實,浮在上面、深入基層少,漠視群眾疾苦,目標不清晰、措施不得力、責任不落實。
“政治路線確定后,關鍵看干部;目標任務制定后,重點在落實。”何忠友說,這些作風問題,雖然只發生在極少數黨員干部身上,但嚴重影響了有關決策部署的落實,廣大群眾、企業反映多、意見大。
堅決向不良作風“亮劍”
實踐證明,作風建設抓得好不好,直接影響一個地方的發展,河源要加快發展,首先要加快轉變干部作風。
何忠友強調,要通過創先爭優治“庸”,樹立敢闖敢干的銳氣,建立賽場賽馬制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促使各級領導干部在其位謀其政、善其政;要強化問責治“懶”,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對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政服務性收費,中介服務機構壟斷,中層干部吃、拿、卡、要等行為開展專項整治;要嚴肅綱紀治“散”,增強班子凝聚力,增強紀律約束力,整治干部目無組織紀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散漫作風;要嚴查嚴辦治“奢”,重點對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和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進行監督,組織開展“三公” 經費、政府采購、樓堂館所建設等方面專項檢查等,對鋪張浪費、揮霍奢侈等行為嚴懲不貸;要為民務實治“浮”,深入基層,以“十件實事”為重點,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改進會風和文風,減少應酬和接待。
轉作風促加快發展
加快轉變干部作風,最后的落腳點和著力點在于加快發展。市委副書記、市長彭建文指出,今年要牢牢把握“項目推進年”、“園區提升年”和“民生建設年”三大主題,大力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同步發展,狠抓項目建設和市場開拓,推進平臺建設,發揮園區對城鎮化的獨特作用,做到城園互動、產業旺城、城帶產業;抓好城鎮建設,加強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狠抓民生事業,辦好“十件實事”,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現場側記
何忠友:對于落后者要問“How are you”
在昨日召開的市委六屆三次全會上,各縣區委書記、市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先后匯報了各縣區和市高新區的發展情況。針對部分縣區發展落后的情況,市委書記何忠友嚴厲地表示,要問他們一句——怎么是你?
何忠友例舉了三項指標說明各縣區發展情況。他說,在 GDP方面,全市的增幅是11.6%,高于全市增長水平的是源城(12.1%)、東源(12.9%)、連平(11.8%);在固定資產投資上,全市增幅18%,高于全市的是市直(23.8%)、源城(18.5%)、和平(25.3%)、紫金(20.2%);在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上,全市增幅為 20% ,其中源城(21.5%)、和平(30.3%)、紫金(21%)高于全市水平。“對低于全市發展速度的,我想可能要問一句,怎么是你?明年再開全會時,你還低于全市發展速度,我可能要再問一句:怎么老是你?”
為了讓這兩句質詢能被各縣區牢記,何忠友用一個幽默故事加深大家的印象。他說,剛學英文的時候,很多人翻譯不準,把“How are you”翻譯成“怎么是你”,還有一句是“How old are you”,翻譯成“怎么老是你”。他希望這個故事能讓大家思考一下,把加快發展牢記心頭。
彭建文:跳起來定指標 俯下身抓落實
“加快發展”是此次全會的主題之一。對此,彭建文在會上指出,有些人把加快發展片面理解為高指標、高增長,又簡單與指標數據劃等號,認為指標定得越高,就越能體現加快發展,就越能實現加快發展,這是對加快發展的誤讀。
“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加快發展絕非一句簡單的口號、一組紙上的數據,更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建成的空中樓閣。” 他說,加快發展的“快”不僅體現在指標數據上,更要“快”在項目推進、園區提升、交通建設的落實上;“ 快”在破解環境、設施、人才、作風等難題的瓶頸上;“快”在“十件實事”的推進上。加快發展要最終實化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惠民成果,這才是其根本目的。
他說,我們倡導“跳起來摘蘋果”的干勁,就是要跳起來定指標,俯下身抓落實。否則,指標快了,行動慢了,再高的指標也不過是一種形式,只會導致脫離實際、指標至上,最終求快反慢,貽誤我們的事業。
本報記者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