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果”種植撐起脫貧半邊天
“這葡萄好甜好香啊,吃起來還有股淡淡的玫瑰味。”8月6日,省定貧困村源城區埔前鎮雙頭村葡萄種植基地里,一游客嘗了陽光玫瑰葡萄稱贊道。基地種植戶告訴記者,這陽光玫瑰葡萄在8月10日左右吃起來最香,最好吃。這種陽光玫瑰葡萄,現場采摘價都能賣到38元一斤,而且也不愁銷路。由于采取農旅結合的方式,上一批早夏無核葡萄不到半個月就被搶購一空了。時值三伏天,我市果園飄香依舊。在我市一些大道邊,很多種植基地擺攤賣水果以吸引游客采摘,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連日來,記者走訪我市多地看到,葡萄、無花果、藍莓等北方水果“跨”過長江,已在我市多地生根發芽,安家落戶,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市還出現了“北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的喜人景象。
產自雙頭村的陽光玫瑰葡萄備受市民青睞。
“水果村”應運而生
有著“花果山”之稱的源城區坪圍村無花果種植基地面積超過80畝,是目前我市面積較大的無花果種植基地之一。記者日前在現場看到,無花果基地里果樹有一人多高,一派生機勃勃,一些貧困戶還在基地里除草。“今年上半年雨水多,然無花果產量并未受到太大影響,預計今年該基地無花果產量跟去年持平。”據基地負責人介紹,自2017年2月種植以來,無花果銷量一直很穩定,鮮果的價格也基本持平。當年8月無花果收獲時,全村貧困戶獲得了15萬元的分紅收益,2018年2019年兩年,貧困戶每戶每年都能分到3000多元。今年65歲的貧困戶廖國友表示,現在在無花果基地工作一天100元,無花果已給他家帶來了變化,成為當地“希望之果”“幸福之果”。
早在2008年,我市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引進試種藍莓,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已在全省排名前列,單個藍莓園面積甚至可以達到500畝。記者在東源縣順天鎮一些藍莓種植基地看到,一些果農給藍莓修枝、換土、補充營養,以便藍莓避開三伏高溫天,為來年坐果做準備。
多輪驅動結碩果
就水果種植領域而言,“北果”種植已撐起脫貧半邊天。為此,我市有農業專家認為,這主要是“市場+政府+種植企業(種植戶)”多輪驅動的結果。作為粵東北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廣東省生態發展區,我市境內林地廣闊,尤其是生態氣候在全省獨樹一幟,適合多種水果種植。作為省內最早試種藍莓的地市,我市則提出以本地資源優勢為依托,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格局,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以葡萄種植為例,近年來,大量來自廣西等地的果農看到了巨大市場前景,紛紛來到我市承包土地或與廣東投資者合股(主要技術入股)開建果園,搶占“北果南植”的市場先機,也帶動了我市水果產業的發展。
不少農業專家建議,可適度種植,做強做優“北果”產業。以葡萄種植為例,我市溫熱條件能滿足葡萄一年多收,且與北方葡萄錯峰發展,上市經濟效益更高,目前病蟲害少。另外,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也為“北果”種植與加工、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機遇。記者了解到,除雙頭村、坪圍村外,省定貧困村紫金縣龍窩鎮禮坑村也發展葡萄種植開展采摘游。
東源擬打造萬畝藍莓基地
政府部門的推動力量不可小覷。有著萬綠果鄉之稱的東源縣雙江鎮,目前特色水果產業種植總面積超過7000畝,這其中藍莓達500畝,葡萄就有400畝。該鎮提出以千畝藍莓擴種點為主打品牌,擴大葡萄、楊梅、百香果等水果種植規模,實施品牌提升行動,讓“雙江水果”成為河源區域農業發展的一面旗幟,與此同時將加快推進農業莊園“一村一品”建設,增強休閑采摘的體驗效果,推動省道S253沿線串聯發展的“名優瓜果花卉”振興走廊,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多彩雙江。
日前,東源縣在燈塔盆地管委會召開的藍莓產業專題工作會議提出,全力推進藍莓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堅持高標準謀劃、高質量發展藍莓產業,堅持走專業化、規模化、特色化發展道路,現代農業組團8鎮年內要各新種藍莓1000畝以上,力爭在今年底前該縣完成1萬畝以上藍莓種植目標,加快形成以藍莓為“月亮”,以板栗、茶葉、南藥、狀元瓜、蜜柚等“一村一品”為“星星”的“眾星捧月”發展格局,為“雙區”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態農產品供給。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