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票難開價格過高 領取補貼程序繁冗 家電下鄉未火爆
核心提示
記者從市經貿局采訪獲悉,截止到4月13日,我市家電下鄉產品銷量1206臺,銷售總額約199萬元。農民向當地財政所申報補貼的戶數為224戶,申請補貼金額約38萬元。
家電下鄉在我市正式啟動已有一個多月時間,我市家電下鄉工作初顯成效,但并未出現預期的火爆場面。究其原因,發票和價格問題,以及手續繁瑣的領取補貼程序,考驗著農村經銷商和農民對家電下鄉的熱情。
實施月余,我市“家電下鄉”沒有出現預想中的火爆場面。
調查 發票難開制約家電下鄉
19日上午,記者走訪了市區的幾家家電下鄉產品銷售網點,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農民只要攜帶身份證和戶口本選購家電下鄉產品,商場當場可開具發票,以方便農民申領補貼。與市區的銷售網點可及時開具發票不同,一些鄉鎮存在發票難開的問題。當天下午,在市區前往埔前鎮的公交車上,幾位農戶向記者反映說,他們到鎮上的家電下鄉銷售網點咨詢時,被告知買了產品要過一段時間才開發票,村里人因此采取了觀望態度或到能當場開發票的網點購買。
源城區埔前鎮偉業家電商場是“家電下鄉”網點之一,該商場老板陳偉清說,一般在產品銷售后一到兩個星期才會開具發票,“農民買了下鄉家電以后,商場會先將農民身份證和戶口簿的復印件以及產品標識卡交給上級代理商,然后代理商才會給發票。”據他介紹,在實際操作中會說服消費者,為了驗證產品質量和更換的方便,農戶可先把家電產品拿回家,試用一段時間后再到回來開具發票,“我們在銷售時會開出收據,并承諾憑收據可換領發票,不會耽誤申領補貼,大多數消費者對此都能接受。”
陳偉清表示,像他這樣的鄉鎮經銷商的境況還是好的,雖然開具發票的時間有所滯后,但參加銷售網點備案時協議好發票全部由代理商負責,不像有的經銷商要承擔開發票帶來的稅負。記者采訪了解到,以前鄉鎮經銷商出售家電開張銷售單據就可以了,很少開發票,現在不給農民開發票,農民就領不到補貼,由此增加了稅負。再加上鄉鎮經銷商的物流成本本來就不低,這進一步擠壓了他們銷售家電的利潤空間。因此,多數鄉鎮經銷商在參加銷售網點備案時往往會要求代理商負責發票,這是造成發票開具不及時的一大原因。
觀察 部分下鄉手機當場墊付補貼
據市經貿局統計,目前全市共有314個銷售網點通過備案,銷售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100%。截止到4月13日,家電下鄉產品銷量1206臺,其中冰箱488臺,彩電286臺,手機20臺,洗衣機412臺;銷量情況較好的縣區有,源城區466臺,龍川縣387臺,和平縣219臺。其中最為熱銷的家電產品是冰箱,隨著天氣的逐漸升溫,冰箱的銷售前景繼續看好。
手機在目前家電下鄉的四個產品類型中是最冷門的,為扭轉這一現象,一些手機經銷商采取當場墊付補貼的形式促銷。
在老城長塘路的一家下鄉手機網點,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消費者購買部分家電下鄉手機時,可當場獲贈補貼,如售價800元的手機,扣除13%的補貼后為696元,消費者只需支付696元即可購買。但此舉目前對銷量并無明顯拉動作用。一位消費者表示,擔心經銷商抬高售價后再進行銷售,“因為這樣買來的手機不會給標識卡,無從進行判斷。”
而業內人士給出的解釋是,這跟受到山寨手機的沖擊有關。據介紹,由于生產和渠道成本的關系,山寨手機的價格往往比品牌手機低很多,但其外觀和功能并不遜色于品牌手機,甚至功能更加強大。同時,手機下鄉產品的中標價格是一年一定,而手機價格每個月都在下調,使得一些消費者存在觀望態度。
部門 將加強對流通領域的監督
“雖然我市家電下鄉工作初顯成效,但并不如當初預期的那樣好。”昨天上午,市經貿局副調研員、貿易市場科科長李超武對記者表示。
李超武分析說,這主要跟農村消費習慣有關,如季節性、節日性和喜慶性等,“我市的許多農民一般都在搬新房、結婚、過年時購置家電,而農村的年輕人是主力軍,而現在春節已經過去,農村不少年輕人已外出打工了。”而且隨著農村消費觀念的逐步理性,大多數農民的家電消費也更加理性化,他們需要什么才會買什么,不會因為幾百元的補貼而買一個“樣子貨”的。
在采訪中,不少經銷商和農民反映家電補貼地域限制太窄,雖然有廣東省戶籍的農民都可在省內購買家電下鄉產品,但申領補貼時必須回到戶口所在地的鎮財政所申報,來回費時費錢,這無形中打擊了不在戶籍地居住農民的購買熱情。我市不少農民都在珠三角城市務工,如在當地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申領補貼時必須回到老家才能辦理,這對他們來說,不多的補助可能連車費都抵不上,因此家電下鄉對他們的吸引力就大打了折扣。
對此,李超武表示補貼細則是國家統一制定的,地方無權更改,但會將這一問題向上反映。對于記者反饋的部分網點發票不能及時開具、手機經銷商當場墊付補貼的情況,李超武回應說,將聯合相關部門加強對流通領域的監督,規范網點建設,保障補貼兌現,切實保證農民享受到國家惠農政策。
本報記者 葉能軍 文/圖
關于“家電下鄉”,想知道更多網友看法,以及你想對這一事件進行評論,請登錄河源民生論壇:
http://bbs.heyuanxw.com/viewthread.php?tid=7647&highlight=%BC%D2%B5%E7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