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社會熱點 > 閱讀新聞

          批評學生并非一件隨意之事 教育部出臺文件為教師撐腰

              提示:教育部近日印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專門明確了班主任批評學生的權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規定一出,即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關注。


              有老師表示,以80后、90后兩代人為對象,教育批評權經歷了“說教與懲戒相結合”向“單純說教”的轉變。其背后折射的是,教師、家長及社會對教育批評權的手段和方式,由看法一致轉向分歧的過程。

          老師在校批,家長在家批
              “以2000年為時間線,在之前,包括‘80后’這一代人開始讀書的時候,家長與學校在針對小學生的批評教育看法較一致。”源城區某省一級小學校長俞先生說,那時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誤,老師可以沒有顧慮地動用批評權,包括說教及其他一些懲戒方式,如罰站、打手心等。在學校受了懲罰的學生,回家之后一般不敢對家長聲張,怕因此引來家長的再一次批評。“家長給老師放權,要求老師對學生嚴加管束。對犯錯的學生,往往是老師在校批,回家后家長接著批。”
               幾位已參加工作的“80后”受訪者向記者表示,他們在讀小學和初中時都遇到過教育懲戒。“因為上課吵鬧,第一次被老師當堂用尺子打了手心,并出現了一條血印。滿懷委屈地回家向父親告狀,沒得到支持反被狠罵了一頓,說老師做得好。”  劉先生回憶說。在農村接受小學教育的陳先生則回憶,那時農村學校的教鞭都是老師自己用木藤制作而成,新木藤打在身上遠比舊的疼,“每當老師換新教鞭的那幾天,調皮搗蛋的那幾個學生便會安靜下來,課堂秩序要好上很多。”
              記者注意到,雖然在受教育階段有受過類似體罰的經歷,但幾位“80后”并未因此記恨他們的老師,在言語中反而有一種理解和懷念,“老師善意的懲戒強化了我們的對錯觀念,健全了我們的人格,讓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

          批評有風險,實施便須謹慎
             “批”從手部,“評”以言首,“批評”的原意大抵就是可以手口并用的。但2000年之后,受新思潮的影響,尊重、民主、個性化發展成為教育提倡的新理念,而“贊賞教育”更被廣泛尊崇。在此背景下,“批評”所包含的內容發生了縮水。“對現在正在接受教育的‘90后’這一批人,批評只剩下了單純的講道理,其他懲戒手段極少再使用了。并不是說現在的學生素質已經提高到了不需要懲戒的地步,而是老師不能、不敢再懲戒。”源城區一所九年混合制學校副校長江先生說,如今在中小學,批評學生變得越來越困難了。輕了,學生不當一回事,重了,怕出出事情。
              而就是這種單純的說教,也要考慮環境。記者了解到,如今老師很少在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說教,一般都在課后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私下談。
              一位有32年教學經驗的中學老師王女士說,眼下不少學生聽不得批評,更聽不得當眾批評,老師在批評學生之前要“三思而后行”,“80后”及更早前的學生淳樸規矩聽話,能尊重老師;“90后”及之后的學生見多識廣膽子大,個性強,非常自我。而就學校的教育方式問題,家長們也從以前對老師的信任尊重轉向挑剔苛刻。
             “反映在對學生的批評上,學生動不動就認為老師侵犯了他們的權利,家長動不動就會告到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甚至以到媒體曝光為要挾。”王女士說,發生了這種分歧的情況,教育主管部門為了息事寧人,一般會問責于老師。久而久之,老師會產生諸多困惑,對批評學生縮手縮腳,唯恐觸犯“變相體罰”學生的規定。

          呼吁重構教育批評權
              “你敢打我,你敢罵我,我就告你,讓你下崗,連老師都沒得做。”類似這樣的說話內容,從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口中脫口而出。部分學生甚至視老師為挑戰對象,以惹怒老師為榮,而且此風大有蔓延之趨勢。不難想象,學生這種想法和做法的背后,有家長的支持和讓其扎根的社會土壤。
               有老師表示,在目前“贊賞教育”受推崇的背景下,一聽說學生被老師打了,或學生被老師批評后離家出走,家長和社會輿論往往不分前因后果,把責任完全歸結在老師身上。“學生受老師批評后離家出走,固然有老師的不對,但這是否也表明了家庭批評教育的缺位?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是否太低下了?以后如何能適應殘酷的社會競爭?而一味責怪老師,更是向學生傳達了錯誤的信息。”王女士說。
              采訪中,老師們普遍表達了一種憂慮:兒童少年,混沌未開,如果老師對犯錯的學生不敢、不能給予應有的懲戒,現在不讓學生承受壓力和挫折,你哄我哄大家哄,把學生哄上社會,學生可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很難生存,很可能抱怨社會,進而產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批評本是教育的題中之意,但在經歷了教育批評權近10年的縮水之路后,受訪老師對教育部的新規定有了不單純是字面的理解。他們希望以此為契機,在社會中展開一種討論,對教育批評權的內涵和方式重新形成共識。
              本報記者 葉能軍






          上一篇: “華怡集團”合唱團進入廣東省“百歌頌中華”總結賽
          下一篇:個別單位員工反映至今未收到去年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果冻传媒第一第二第三集| 免费中文字幕在线国语| 男女交性特一级| 凹凸导航第一福利| 男人女人做a视频|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金发白嫩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欧美日韩成人午夜免费|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案件小说2阿龟婚俗验身|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日本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 欧美日韩国产三级|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91| 成年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中国china体内谢o精| 天天久久综合网站|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91视频| 被男按摩师添的好爽在线直播| 国产九九久久99精品影院|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国模吧一区二区| 24小时免费看片|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一区|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公交车上被弄进走不动|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无遮挡边吃摸边吃奶边做| 中文在线观看国语高清免费|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2021| 18禁止午夜福利体验区| 国产乱偷国产偷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