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體系建設
基本內容:開發建設市高新區和六個縣區工業園,規劃總面積217.3平方公里。加快培育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手機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礦產冶金、食品飲料、鐘表眼鏡等產業,優先發展新家電、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新光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堅持招商選資,推進產業招商,著力引進科技含量較高、帶動能力較強、稅收效益較好的項目。實施科技創新和名牌帶動戰略,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各類研發機構和技術中心建設,組織開展產學研重大項目和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項目攻關。
總體目標:到2011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按照“財源工程、示范工程、環保工程、陽光工程”的要求,建設效益園區和工業新城。以規劃為導向,以園區為載體,構建結構布局合理、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具有河源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進展情況:中山(河源)、深圳羅湖(源城)、深圳福田(和平)、深圳南山(龍川)4個產業轉移園已獲得省認定。其中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園(包括市高新區)已開發建設20平方公里,去年成為首批全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園之一,獲得省5億元扶持資金。全市產業轉移園已開發面積50.8平方公里,共投入資金32.78億元,引進項目619個,合同投資總額416.3億元。2008年,全市產業轉移園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入庫稅收同比分別增長19.2%、20.4%和45.1%,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稅收的62.7%、57.3%和17.3%,園區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主引擎和主戰場。
總體目標:到2011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按照“財源工程、示范工程、環保工程、陽光工程”的要求,建設效益園區和工業新城。以規劃為導向,以園區為載體,構建結構布局合理、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具有河源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進展情況:中山(河源)、深圳羅湖(源城)、深圳福田(和平)、深圳南山(龍川)4個產業轉移園已獲得省認定。其中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園(包括市高新區)已開發建設20平方公里,去年成為首批全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園之一,獲得省5億元扶持資金。全市產業轉移園已開發面積50.8平方公里,共投入資金32.78億元,引進項目619個,合同投資總額416.3億元。2008年,全市產業轉移園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入庫稅收同比分別增長19.2%、20.4%和45.1%,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稅收的62.7%、57.3%和17.3%,園區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主引擎和主戰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