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有望陽光“走穴”
近日,廣東省率先出臺新規,從下個月1 日開始,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備受關注的醫生“走穴”合法化終于浮出水面,老百姓有望在社區醫院、民營醫院享受專家、名醫治療服務。
院方:管理難度大
廣東省衛生廳下發的《廣東省衛生廳關于醫師多點執業的試行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具有副高級醫學專業技術職務(即副主任醫師)及以上任職資格、并在該技術職務上連續工作2 年以上的醫生可在省內選擇3個執業地點。
據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雖然現在衛生部門還沒有接到具體的實施方案,但此項規定在我市實行有一定的難度。就我市目前的醫療資源來說,副高以上的執業醫師很緊張,醫院肯定不會愿意讓自己家的醫生“分身”到別家醫院。
據悉,目前我市擁有副高以上技術職務的醫師370 名,其中,40% 副高以上的執業醫師分布在市人民醫院。市人民醫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新規定的出臺對醫院的影響還是較大的。允許醫生多點執業的規定,使醫院對醫生的束縛大大削弱,必然會給醫院造成管理上的難度。我市若開始實行這個新辦法,醫院對符合條件的醫生還是會“放行”的,但是為了避免造成混亂,符合條件的醫生在申請多點執業的時候應該嚴格地按照規定。
醫生:盼望“師出有名”
與醫院和衛生部門的擔憂相比,大部分醫生對這項給他們自由的新規持歡迎的態度,很多醫生還盼望政策能夠逐步向普通醫師放開。
市區一位醫生對記者說:“按照原來的規定,如果醫生離開本地擅自去外地行醫,則屬于違法行為。現在,醫生‘走穴’即將走到陽光下,對于醫生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以后就是師出有名了,新規定對醫生來說可以說是一種保護。”
醫生多點執業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收益,同時也面臨著一些障礙,其中最主要的擔心就是醫院是否“放行”。一些醫生告訴記者,對于醫院來說,專家分流可能會導致病人也跟著分流,直接影響到醫院的經濟效益。
市民:喜憂參半
對于大部分的市民來說,生病以后都希望有專家能為自己治療,但是專家門前一“號”難求也讓很多市民望而卻步,尤其對于基層群眾來說,在當地的醫療機構就診,更是難見到專家一面。由此,很多人認為,允許醫生多點執業,也就意味著市民在社區醫院、民營醫院等一些基層的醫療機構也可以享受到專家的治療服務,是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的辦法之一。
但也有一些市民對此表示擔憂,市民高先生向記者表示,開始多點執業以后,專家要到幾個地方接診,接收的病人肯定會增多,專家能不能忙得過來也是個問題。本報記者 冷春玲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