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雙到扶貧惠及我市21.8萬貧困戶
對口扶貧單位幫助和平縣大壩鎮上正村貧困戶建新房。資料圖片
“一年可以下兩窩豬仔,能賺兩、三千塊錢了。”5 月19 日上午,連平縣隆街鎮三坑村的葉春容站在自家的豬圈旁,笑容燦爛。“這多虧有了扶貧的好政策。”她說。
葉春容說的“好政策”,是指去年省委、省政府實施的“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簡稱“雙到”)扶貧開發政策。從2009 年開始,全市318 個貧困村和21.8 萬多戶貧困戶將在三年內基本實現穩定脫貧。
措施:實施“造血型”扶貧
三坑村地處偏遠,全村300 戶,有132 戶是貧困戶,村民的人年均收入僅1300 多元。但是,自市外事僑務局、河源供電局、河源晚報社等對口幫扶單位進村以后,這個村正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一頭頭母豬被送進了貧困戶的豬圈;水稻種子、化肥被送到了貧困戶的手中;危舊房改造在著手籌建。今年5 月6 日,連平普降大雨,三坑村有8 戶人家的房子在暴雨中坍塌,駐村工作組得知后,立即決定每戶幫扶1萬元,幫助他們建新房。
“有了好項目,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村民們感激地說。
“雙到”工作開展后,這種喜人的變化正在全市318 個貧困村悄悄地發生著。而更讓貧困戶們感覺到“有奔頭”的是,“產業扶貧”、 “智力扶貧”等“造血型”扶貧已成為扶貧攻堅的利器,惠及長久。
深圳市寶安區大浪街道辦負責幫扶龍川縣鶴市鎮的三個貧困村,他們提出以項目為抓手“驅動雙輪”,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祥泰電子廠,幫助貧困戶的富余勞動力就業;另一方面,整合三個村的種養資源,與其它公司合作經營肉食品加工廠,注冊了“雙到” 牌的產品商標,幫助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農戶脫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年3 月,我市提出,318 個貧困村中未入股市富民工業園或入股資金未達到30 萬元的,允許其在年內自籌資金入股或增加股份,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市長劉小華說,這是我市從“輸血型”扶貧向“造血型”扶貧轉變的一大舉措,將從根本上解決“空殼村”的老大難問題。
創新:扶貧實現“一對一”
定點幫扶、責任到人,就是解決“誰去解決脫貧”的問題;規劃到戶就是瞄準對象,明確“解決誰的脫貧”。318 個貧困村,每村、每戶貧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幫扶單位要根據“一戶一法,一村一策”的方式,制定幫扶措施,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扶貧方法。
4 月23 日,廣東中興綠豐發展有限公司、光明科技書店等商企負責人冒雨來到東源縣澗頭鎮樂平村,為這個貧困村送上20 萬元和為每個貧困戶送上3000 元的生產幫扶資金。中興綠豐的企業負責人更擲地有聲地承諾:不僅要為貧困戶免費提供檸檬種苗,而且保價收購,確保每畝檸檬收入一萬元。
這是我市發動社會力量參與 “雙到”扶貧,“一企幫一村、一店扶一戶”的一個縮影。目前,我市已有300 多家企業、3680 戶個體工商戶報名登記參與扶貧“雙到”工作,其中企業認捐1500 多萬元、個體工商戶認捐1290萬元。
效果:輸出1.1萬勞動力
記者從市扶貧辦了解到,“雙到”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已幫助貧困村完成硬底化村道145 公里;修水利工程174 宗,完成三面光水渠45 公里,改善灌溉面積3680 畝;幫助1385 戶貧困戶建新房;農業龍頭企業新掛鉤幫扶880 戶貧困戶;新增1.1 萬名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務工。
而按照目標,三年內,318 個貧困村將基本改變落后面貌,80%以上被幫扶的貧困人口將達到農村人均純收入2500 元以上,并有穩定的收入渠道。
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說,在省、深圳市、市直和各企業的對口幫扶下,我市的扶貧開發已實現了從單純資金扶貧向綜合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和長遠發展問題、“輸血型”扶貧向“造血型”扶貧、物質扶貧向智力扶貧的重大轉變,探索了一條以城帶鄉、以工哺農促進扶貧開發的新路子。本報記者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