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2222處文物點我市啟動《文物普查匯編》編纂工作
本報訊(記者 謝素德)記者從4 日召開的《河源市文物普查匯編》編纂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新發現 2222 處文物點,即日起將正式啟動《文物普查匯編》編纂工作。
據悉,自去年3 月啟動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調查工作以來,我市共登記錄入文物點2689 處,覆蓋全市102 個鄉鎮1406 個村。全市平均每個鄉鎮登記錄入文物點 26.3 處。文物點主要集中在古遺址和古建筑兩大方面,全市新發現與復查了古遺址223 處,主要分布在河源境內東江各支流河谷臺地。古建筑1823 處,和平林寨興井村、東源康禾仙坑村、紫金水墩群豐村、南嶺德先樓、龍川豐稔左拔村、連平大湖白云樓等,都具備了創建歷史文化名村和申報客家原生態古村落保護區的基本條件。
市委書記陳建華要求,文化工作者對古人類、古生物、百越文化等遺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今后的田野調查過程中,始終繃緊這根弦”。對摩崖石刻、墓葬、名人故居、古村落、老建筑等文物也要加大發掘力度,“要不斷開闊思路和視野,不斷提高和深化認識”。
就如何做好文物普查匯編工作,陳建華要求,要充實和加強顧問隊伍的力量;各縣區要成立編委會,確保人員、經費落實到位,各縣區的編纂工作要力爭今年年底前完成,全市的編纂工作爭取明年上半年完成。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