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縱”連南北交通可分流 西環路已完成建安投資約45% 預計今年10月30日前可完工
為確保工程進度,西環路采取了三班開工,交叉作業。譚興孚 攝
前日中午,一會兒艷陽高照,一會兒一陣急雨。西環路一期工程黃子洞立交橋施工現場,D、E匝道橋正在緊張建設中。
作為我市未來城市發展的主要軸線——西環路一期的建設一直備受廣大市民的關注。記者從市公路局了解到,該道路已完成的建安投資約占總工程量的45%,預計今年10 月30 日前可完工通車。
完成建安投資約45%
西環路,也被稱為市區過境公路,規劃為市區路網主骨架 “六縱十三橫”中“六縱”之一縱,是南北向干線交通主干道,位于市區西部,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從粵贛高速河源市區出入口往北與萬綠湖大道相接,全長約 2.65 公里,工程按公路一級兼城市主干道技術標準建設,雙向六車道,規劃路寬50 米,總投資約 2.14 億元。
去年12 月下旬,西環路一期正式開工建設,市公路局負責工程總體建設。據市公路局工程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0 年7 月 25 日,西環路一期路基工程完成工程量占總工程量的68%,初步統計,目前該道路已完成了建安投資約占總工程量的45%。
而作為西環路一期工程的重要環節,黃子洞立交橋施工建設已完成B、C 匝道橋,目前D、E 匝道橋正在建設中。據悉,由于5、6 月份是我市的主汛期,強降雨持續不斷,暴雨期間無法施工,工期非常緊。為確保黃子洞立交橋如期完工通車,項目部、監理部、施工隊集中人力和機械設備,采取三班倒開工,做到交叉作業,立體推進。在橋梁樁基礎施工階段,市公路局調集了9 臺沖擊樁機24 小時不間斷開工。最終,黃子洞立交橋如期在本月中旬通車。
河道改移讓路
記者了解到,與“五條路”中另外四條不同的是,西環路一期工程的特點是啟動了黃子洞河河道改移工程。“黃子洞河彎彎曲曲,按照規劃,西環路一期線路有多處與河道交叉。這種現狀決定了黃子洞河要‘讓路’,河道必須改移拉直。” 工程科相關負責人解釋。
這也是該道路施工建設的難點所在。需要改移拉直的黃子洞河道里程較長,約2.2 公里,幾乎占道路全長的83%,改移河道的兩側都要建擋土墻,一側保護緊鄰的高速公路,一側則保護西環路,算起來工程量浩大。據了解,經施工人員加班加點,目前改河工程擋土墻約完成總工程量的50%。
按照規劃,黃子洞立交橋是從粵贛高速公路底下“鉆”過,出于施工建設需要,粵贛高速公路市區入口不得不暫時封閉。“協調是立交橋施工建設的難點,高速公路方面、交警部門,各方都得協商好。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們要盡最快速度建好該橋,盡快恢復市區入口通車,為廣大市民出行提供方便。”該負責人對記者說。據悉,從2010 年7 月19 日起至2010 年10 月15 日止,因黃子洞立交橋的D、E 匝道橋施工建設,期間將封閉粵贛高速公路從江西、梅州方向往河源市區的出口通道。
有效分流交通量
據了解,目前經過我市城區的車輛有3 條通道可以選擇,一條是 205 國道,一條是粵贛高速,另外一條是東環路,但從現狀來看,我市與珠三角的聯系愈發緊密,來我市的客商、游客大大增加,也給我市的交通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為205 國道市區段及新豐江跨江大橋“減負”而修的老西環路,由于與市區城市干線聯系不夠緊密,事實上也沒有充分發揮分流的作用。
西環路一期建成后,從粵贛高速河源市區出入口往北與萬綠湖大道相接,將有利于解決205 國道從城市中心區往西遷移的問題,實現過境交通與城區交通“相對分離”,進一步減輕城區內部道路的交通壓力,對改善過境交通條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這條過境公路使得桂山、萬綠湖等景點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也算得上是景區專線,可以有效分流這條線路的景區交通量,為市區交通‘松綁’,從而提升我市旅游景區的檔次與品位。
而作為一條城市主干道,西環路一期的建成也可推動城區西片(源西一帶)的發展。源西辦事處黃子洞、新塘等地,位于高速公路與鐵路“夾縫”中,接近于“死角”的交通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的發展。有了這條拉通南北的高標準的城市主干道,過往車輛與旅客將為這一區域集聚人氣和帶來商機,促進西片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
本報記者 黃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