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映坦途坦途倚江行 6公里濱江大道坐擁綠色人文
珠河橋新橋主體已經基本完工,橋梁正在合龍。本報記者 譚興孚 攝
“以后去上班應該不會堵在橋上,而且這里的環境越來越宜居了。”2009 年底,經過數月的考察比較,市民吳紛最終在老城東堤路一小區買下一套房。如今,她越來越滿意自己的選擇。
吳紛的滿意在于,她的新家恰好比鄰正在修建中的濱江大道。這條可看江的大道,不僅是城市主干道,緩解了城區交通壓力,它也是東江邊上新添的一條景觀大道,古樹石山映襯江水名塔,坐擁綠色人文。
珠河大橋變臉
近年來,隨著市區人流車流等急劇增加,珠河橋通行能力低、通行速度慢等問題日益突出,不少市民都曾有過駕車被堵在橋上的經歷。
吳紛就曾深受其苦。原本家住湖濱路的她在建設大道一家公司上班,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珠河橋,這次買房,她原本猶豫要不要把家安在老城區,直到獲悉珠河橋要加寬,才算吃下定心丸。
珠河橋改造是濱江大道工程中的一個標段。按照規劃,珠河橋上游加寬部分完工后,橋全寬將由原來的19.6 米增至約37 米,中間以一條綠化帶分隔,雙向6 個機動車道,屆時將實現珠河橋的分方向行駛,人車流將更加通暢,不再出現“梗塞”現象。
記者了解到,濱江大道首期工程南起桂山迎客大道路口、北至珠河橋,總長度約6 公里,道路寬32 至52 米,主車道為雙向六車道,首期工程總投資約5.1 億元。它對緩解老城區的交通壓力發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
據介紹,目前濱江大道約完成總工程量的75%,預計今年11 月可完工。
古樹石山點睛
作為一條景觀大道,濱江大道不僅毗鄰河源八景之首的龜峰塔,更有百年古樹與天然石山為其“畫龍點睛”。在綠色與人文方面,這條可看江的大道優勢非常明顯。
吳紛也相中了這一點,她告訴記者,茶余飯后散步江邊,目光不時被一株株蒼勁古樸的大樹深深吸引,這種生活想想就很愜意。
事實上,早在動工前,東堤路沿線十幾棵古樹的命運就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這些樹大多為榕樹和椑樹,樹齡皆有百年以上,其中一棵“國家二級古樹”細葉榕的樹齡已有300 年。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市民擔心這些大樹被移走還能順利存活嗎?
這一問題引起了市委書記陳建華的重視。去年10 月下旬,在工程施工現場,陳建華向施工單位轉達廣大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市規劃建設局有關負責人則表示,整個施工路段共有16 棵大樹、古樹,已經全部做了保護。
現在,在古樹集中的路段,將專門修建一條寬6 至9.2 米,長380 米左右的綠化帶,用來保護這些古樹。“為了保護這些古樹,算起來工程造價起碼多花了600 多萬元。” 有關負責人透露。
而在施工過程中,雙下路附近江邊,一座橫在路中間的石山引起了項目部門的注意。按照規劃,這座石山應該炸掉,可山石造型奇特,有著自然天成的意趣,有人靈機一動:何不保留石山,讓其為景觀大道增添一景?這一提議得以實施,大道向江邊挪出15 米,而石山也將使濱江大道上的景致更獨特。
本報記者 黃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