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槎城人均住房面積將增至35平方米
資料圖片
近日,市政府發布《河源市區住房建設規劃(2010-2012)》(下簡稱《規劃》),指出到2012 年,市區將建設各類住房23783 套,人均住房面積將增至35平方米。
現狀市區人均住房29.28平方米
《規劃》指出,至2009 年底,市區常住人口36 萬人,市區住房總建筑面積1054 萬平方米,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29.28 平方米。到2009 年底,市區共建設經濟適用住房1517 套,直接解決了近6200 個職工的住房困難問題。目前,市區人均收入低于600 元且人均住房面積在10 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還有1137戶。
近年來,市區房地產市場快速健康發展,其中2009 年市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3.49 億元,同比增長6.1%,且商品房供給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2009 年,市區商品房預(銷)售6760 套,預(銷)售面積87 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9.29 億元,分別增長28%、26%和24%。商品住房空置率處于比較合理的范圍之內。
2012年人均住房可達35平方米
依據《河源市“十一五”城市發展規劃》,到2012 年,預計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3.5%,市區常住人口達到40 萬。按照規劃指標要求, 2012 年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5平方米。
根據預測,2010 年至2012 年期間,市區住房建筑面積總需求為 228.8 萬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房建筑面積需求為222.21 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筑面積需求為6.59萬平方米。
為滿足上述需求,在規劃期內,市區將建設各類住房23783 套。其中,建設商品住房22646 套,建筑面積約222.21 萬平方米(含“ 三舊”城改造重建住房面積);建設政府保障性住房1137 套,建筑面積約6.59 萬平方米,其中建設經濟適用住房909 套、廉租住房228套。
亮點增加中低價位住房建設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居者有其屋”,《規劃》指出,規劃期內,在居住北區(百子園)、西環路及火車站片區、城南居住區、高新區規劃建設一批適應中低收入者的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
此外,《規劃》還指出,單套建筑面積在90 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總建筑面積必須達到新建商品住房總建筑面積 70%以上;經濟適用住房要嚴格控制在中小套型;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積控制在50 平方米以內,主要在經濟適用住房以及普通住房小區中配建,也可以相對集中建設。
另外,《規劃》還要求進一步采取措施推動房屋租賃市場健康發展,以扭轉目前存在著的“重買輕租”局面。
本報記者 蔣安春
相關鏈接
規劃期內,新增住房建設重點發展的地區:
1.居住中區:主要是指市區中部地段重點完善區,包括建設大道兩邊的未建用地的開發建設。近期擬建的主要項目有:華達建設大道項目、萬隆新城等。
2.東城西片區:指建設大道以北,越王大道以西,文昌路及鐵路以東地段。近期擬建設的主要項目有:雅居樂花園二期、三期等。
3.東城中片區:主要是指建設大道以北,越王大道以東,東江西路以西,福新工業園以南地段。近期擬建的主要項目有:廣晟越王大道項目等。
4.下園湖片區:主要是指市區建設大道以南,中山大道以東,沿江路以北地段。近期擬建設的主要項目有:益和凱通項目、東江首府二期等。
5.寶源及老城片區:主要指寶源一路以南,以及新豐江沿岸地段。近期擬建的主要項目有:麗日中心城、金鼎比華利二期、江泮花城等。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