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努力結碩果 藍天碧水映槎城
親水步道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親水、賞水、休閑場所。本報 記者 譚興孚 攝
俯瞰市區全貌,在藍色天空的映襯下,分外靚麗。本報記者 胡青松 攝
編者按
經過6 年多深入持久地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下稱創衛),我市創衛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創衛改變了城市面貌,完善了城市功能,健全了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提高了市民素質,提升了城市品位……一句話,創衛改變了河源。
昨日,國家愛衛辦開始對我市創衛工作進行技術評估,在喜迎“國檢” 之際,本報今日推出《創衛改變河源專題報道》,集中回放創衛成效、展示創衛風采,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2004 年,市第四次黨代會審時度勢作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重大決策,從而吹響了我市創衛的號角。回首6 年創衛歷程,我市按照“打好基礎,穩步推進,黨政共建,全民參與” 的要求,優化城市規劃,加快城市建設,加強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
市容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自 2008 年實施城鄉清潔工程以來,市區環境綜合整治強度越來越大,執法監管力度越來越強,保潔質量越來越高,市區道路、市場、環衛、園林等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
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衛生狀況明顯改善。投入近3000 萬元完善環衛設施,生活垃圾統一納入市區收集運輸處理,做到日產日清,清運率達 100%。生活污水統一納入市級污水處理廠處理。
環境保護持續良好。城市空氣污染指數(API)<100 天數占全年總天數的比例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煙控區覆蓋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
食品餐飲行業實現規范管理。對市區食品領域的小作坊、小攤點、小商店、小食店、小手工屠宰場等進行集中整治,積極組織發動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和培訓工作,加強機關、學校等單位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
規范管理農貿市場,加強對現有農貿市場臟、亂、差的整治。通過整治,城區農貿市場管理不斷規范,經營食品的攤位“三證”齊全,“四害”密度達標,“三鳥”銷售設立相對獨立的區域,蔬菜殘留農藥檢測等各種衛生、防疫制度健全。
傳染病防治效果明顯。市政府加大投入興建了市疾控大樓,各級醫療機構設有負責傳染病管理的獨立部門。市區建立了預防接種示范門診,健全了安全注射制度,安全注射率達到100%。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長抓不懈。在鼠、蚊、蠅、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堅持以環境治理為主、藥物治理為輔的綜合防制措施,做到人員、經費、任務三落實。市區先后于1994 年實現了滅鼠達標,1997 年實現滅蠅達標,2008 年實現滅蚊達標,蟑螂密度控制在國家標準3 倍以內。城區未發生病媒生物傳播疾病的暴發流行。
健康教育工作全面開展。1997 年設立河源市健康教育所,全市各類學校健康教育開課率達100%,醫院、社區扎實有效開展健康教育,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2009 年,我市創衛工作順利通過了省愛衛會的暗訪、調研和考核鑒定,2010 年6 月通過了國家愛衛會的暗訪。今天,我們再次回眸6 年創衛,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和翔實的數字盤點創衛成果。
全民齊參與共創衛生城
我市創衛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支持
“創衛讓我們的家園更干凈更衛生,更加漂亮好看。”說起創衛帶給市民的感受,家住市區廣晟花園、今年 70 歲的李伯豎起了大拇指。記者看到,小區內干凈整潔,果皮箱擺放整齊,就連健身設施也保養到位。李伯是2005 年住進廣晟花園小區的,他說雖然小區的衛生條件一直不錯,但有些居民不注意細節,隨手亂丟果皮紙屑、不按時在規定地點丟放垃圾的現象屢禁不止。但自從創衛活動開展以來,居民的衛生意識大大提高。李伯還介紹說,有關部門在小區內安裝了數十個毒鼠屋,給小區創造了一個和諧的居住環境。
廣晟花園小區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管理處很支持創衛工作,除搞好小區衛生外,還加大了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的衛生意識,現在亂扔垃圾、亂停放現象幾乎沒有了。據悉,市、區創衛辦與相關部門聯合行動,按標準創建廣晟示范小區。同時,在創衛期間對市區200 多個物業小區和開放式居民小區進行了整治,進一步規范小區管理,一舉改變了居民小區過去衛生臟、亂現象。
創衛給我們帶來的變化不僅于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創衛,有市民自覺上街義務鏟除“牛皮癬”,小區里有義務衛生巡邏隊,街上有創衛志愿者……這種力量聚在一起形成合力,營造了一個良好氛圍,有了這種力量,創衛就有了底氣。
呂澤雄,市區一公司的電工師傅。在創衛活動中,他一直默默參與其中,盡一己之力。呂澤雄說,創衛是居住在這個城市的每一位市民的事情,創衛改善的是大家的居住環境,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都是創衛主人翁。而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個人行動能帶動更多熱心市民一起為創衛出力,共同營造一個整潔的城市環境。
9 月29 日,在團市委、市志愿者聯合會的大力倡導下,以呂澤雄的名字命名的“呂澤雄創衛創模志愿服務隊”成立。這也如呂澤雄所愿:他真的帶動了整個服務隊,大家齊動手,一起深入到市區的大街小巷,清理牛皮癬和衛生死角,為創衛作貢獻。
“河源是我們的家”。今天的河源,不僅有呂澤雄這樣的熱心市民參與創衛,還有更多的河源人理解創衛、支持創衛、參與創衛,發揮著創衛主人翁作用。可以想見,有了廣大市民的努力,“全國衛生城市”的桂冠離河源不遠了。
鏈接
“河源名片”:“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先進城市”、 “港澳及海外華人心目中最適宜居住、旅游和創業的城市”、“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最佳范例”城市、城市綜合增長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一位、中國最有魅力城市200 強第14 名、“全國雙擁模范城”、“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園林城市”、“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中國節能減排20 佳城市”、 “中國綠色十佳城市”。
數說創衛
1、投入5.4 億元,新建、改造和完善了一批城市道路;投資總額超過22 億元的5 條市政道路也將于今年10 月底全面竣工通車。
2、投入資金140 萬元,完善了市區17 條道路無障礙設施,安裝了盲道,設置了輪椅坡道。
3、投入160 萬元,在市區主次干道、公共場所、內街小巷、居民區和城中村等處安裝7000個環保型果皮箱。
4、市區建成區擁有公廁110 座,平均每萬人擁有公廁4 座,90%的公廁達到了國家二類以上標準。
5、群眾對全市衛生狀況滿意率為94.3%。
6、投入800 多萬元對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小街小巷道路進行了維修、對明溝半明溝進行覆蓋、對下水道進行清疏。
7、開展“清潔河源百日大行動”活動,清除了市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背街小巷歷史遺留垃圾1.1萬噸。
記者感言
保持碧水藍天、景色秀麗,城市衛生環境是一項不折不扣的硬性指標,而保障城市衛生的前提就是要有完善的環境設施。為使萬綠河源更靚麗,市委市政府在財力并不雄厚的時候拿出大筆資金投入環境設施建設,足見創衛決心之大。
農貿市場是百姓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活動場所,也是城市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和升級改造農貿市場,不僅百姓拍手稱好,城市品位也得到提升。目前,我市經過改造的農貿市場,達到了“管理規范、銷售方便、購買方便”的目標,辦了一件群眾滿意的實事,進一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
要徹底解決城中村以及城鄉結合部的問題并不容易,我們把這項工作列為重點,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建立和健全市領導班子和市直單位掛鉤村(居)級創衛工作的網格化管理制度,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每周五進行市區含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大街小巷的衛生大掃除,這一系列的措施都確保了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達到市區其他地方的水平。
本版組稿 謝素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