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山添綠 讓河源更美 我市將全面啟動五大綠色工程
省市林業部門考察我市林業資源。
河源在省內稱得上最“綠”的城市。走進河源境內,滿眼盡是蔥郁,一道道厚實的綠色“屏障”天然而成。
這些點綴萬綠河源的森林更離不開河源人的努力。在今年組織的全省2009 年度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中,河源名列全省地級市中第2 名,目前其森林覆蓋率達70.8%,位居全省第一。而市林業部門透露,將全面啟動實施“五大綠色工程”( 即封山育林、森林圍路圍城、樹木園林業科普、珍貴樹種致富、高山油茶種植發展工程),在今后幾年加快打造林業生態市。
規劃封育面積1030萬畝
在2009 年度全省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中,河源綜合考核評分名列第二。考核結果表明,河源市高度重視目標責任制的貫徹執行,扎實推進林業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封山育林工作,較好地完成了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的各項目標。
市林業局提供的數據詮釋了這一結果。自去年10 月我市出臺封山育林實施意見后,目前全市封山育林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市規劃封育面積1030 萬畝,封育區2461 個,樹立宣傳或警示牌碑2632 個,界碑界樁3029 個;累計投入封山育林專項資金463.6 萬元;紫金、和平、東源、源城及市屬6 個國有林場高分通過驗收,被評為“優秀”等次,受到市政府通報表彰。
而林業部門造林綠化和市民義務植樹活動也使城市的森林資源更加豐厚。據介紹,林業部門重點抓高速公路、鐵路、公路等交通要道沿線和市區及中心城鎮周邊等重要地段新造林及撫育,全市共完成造林作業面積11.6 萬畝,占年度任務的 100%。同時,全市還投入182.6 萬元,完成“萬村綠”工程示范村建設83 個,種植村道194 公里、綠籬景觀帶151 條、草皮5000 平方米、喬灌木53.3 株,總面積 6250 畝。此外,全市共有104.5 萬人次參加了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植樹381.2 萬多株。
可以說,河源在舉全城之力,加快城鄉綠化、發展森林資源。
啟動五大綠色工程
2010 年是河源市建設現代林業、加快打造林業生態市的關鍵之年,這是全市林業系統的共識。正是這一共識,讓市林業部門決定全面啟動“五大綠色工程”,形成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 ——實施封山育林工程。目標是5 年內(2010 年-2014 年)對全市1800 多萬畝除300 多萬畝桉樹和其他經濟林以外的1500 萬畝林地分別實行全封山、半封山、輪封山。
—— 實施森林圍路(城)工程。力爭用3 年時間對市區及5 個縣的縣城周邊第一重山,粵贛、河梅高速公路、105 國道、省道341 線、省道242 線途經我市路段等5 條道路兩旁一重山進行全面規劃,通過封育管護、造林復綠等措施,加快面上綠化進程,進一步擦亮“ 萬綠河源”這一城市形象。
——實施樹木園林業科普工程。在市區梧桐山公園區域內規劃建設一個總面積2500 畝、核心區200 畝的“樹木園”,將它打造成市民的休閑公園、林業部門的科普基地。
同時,還將實施珍貴樹種致富和高山油茶種植工程。市林業部門介紹,“五大綠色工程”是今后幾年林業工作的重點、亮點。
“這些工程大部分林業部門本來就要做,我們只是進行整合、包裝、提高,更便于實施,我們有能力推進并做好這些工程。”市林業局局長葉少軍這樣認為。
森林資源不僅僅意味著健康、自然,林業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得到了發揮,同樣會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前,河源森林覆蓋率達70.8%,位居全省第一。在這樣穩固的林業生態基石上,期待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金山銀山”伴綠水青山完全可以實現。
本報記者 黃丹 通訊員 胡華林 曾淦章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