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逐漸興起“厚養薄葬”新風 生態殯葬正穩步推進
我國首部《公墓建設規范》系列標準即將出臺并實施。這一標準目前引起了我市市民和網友的關注。前日上午,市民政局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市公墓建設總體上比較規范,在一些硬件設施建設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生態殯葬穩步推進,“厚養薄葬”的殯葬新風在我市逐漸興起。
公墓建設總體規范
按照即將出臺的標準,一般情況下,不提倡建30 公頃以上規模的超大型公墓。據市民政局提供的數字表明,我市公墓一般不超過 20 公頃,并沒有超大型公墓。號稱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經營性永久公墓市福壽園占地也只是20 公頃,蓬萊園占地也不超過20 公頃,青龍園僅占地6公頃。
我市還嚴格限制公墓墓穴占地面積。按照規劃允許土葬的,埋葬遺體的單人墓占地面積不得超過4 平方米,雙人合葬墓不得超過 6 平方米;按照規劃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骨灰的單人墓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 平方米,雙人合葬墓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5平方米。
雖然如此,但我市公墓建設在應急避難場所、主路建設以及視頻監測等方面還有些不足。按照標準,墓園應設置應急避難場所,場所內應有功能分布圖,主路寬度不得小于4 米,現場還將安裝視頻監測器。記者電話采訪了幾家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墓,但目前還沒有一家設置應急避難場所,部分公墓主路不寬,并沒有用于防火救災的環形路。
生態殯葬穩步推進
隨著殯葬改革形勢的發展,我市現有的經營性公墓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目前經營性公墓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殯葬改革的順利進行。為此,我市各地結合實際,出臺措施,建設經營性公墓。東源縣近日出臺的《東源縣2011—2020 年經營性公墓建設規劃》提出,從 2011 年起至2020 年,10 年內全縣將規劃建設經營性公墓4 處,每處公墓占地面積200畝。
在建設經營性公墓的同時,我市還積極提倡修建村級生態公益性墓地,推行生態殯葬。據介紹,東源縣雙江鎮新田村公墓山是上世紀90 年代由村委會統一規劃、群眾自費興建的,整個公墓山的面積為100 畝,目前新田村死者的骨灰基本都放在這里。自2006 年底,雙江鎮提出建設“生態雙江”,把殯葬管理工作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目前,該鎮在進一步完善新田村、高陂村、雙江村等3 個村級公墓的基礎上,又審核批復了8 個村級公墓報批手續。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