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態齊驅 古色新潮輝映
經濟發展上快車道 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2009年12月25日上午,寒風襲人,而在和平縣福和產業園項目工地上,卻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工人們正在操作著機械,一絲不茍地整平水泥地面;一輛輛滿載混凝土的罐車,陸續離開拌和塔,駛向工地;一座座高大的車間已豎起鋼結構框架,施工工人正在抓緊安裝。這只是和平縣致力打造鐘表之城的一個縮影。
和平因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王陽明1518年奏設縣治而得名。距今近500年歷史。和平是一個山好水好人好區位更好的宜居之城,也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之城,更是一個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新興創業之城。
目前,和平的經濟發展已駛上快車道,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實現了生態和工業并駕齊驅,古色和亮麗交相輝映。
旅游業蓬勃發展
溫泉之都 大步向“省旅游強縣”邁進
和平縣堅持以溫泉開發為龍頭、以生態景區開發為補充、以客家歷史文化為靈魂的旅游開發思路,致力打造集“康體之旅、生態之旅、文化之旅、紅色之旅”于一體的生態休閑度假勝地。同時,加大旅游商品開發力度,搞活搞旺商貿流通市場,通過旅游業聚集人氣和財氣。
和平縣溫泉資源豐富,水量大、水溫高、水質好。全縣共有露天泉點40多處,泉眼200多個,水溫大都在45℃-95℃之間,含偏硅酸、氡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極具開發價值。
近年來,和平縣委、縣政府積極實施“旅游旺縣”戰略,強力打造“溫泉之都”,已成功建成了突顯生態、休閑特色的熱龍溫泉度假山莊和以水上娛樂為特色的大壩天上人間溫泉休閑度假區,初步形成了一個以溫泉為載體,各具特色、各領風騷的溫泉旅游格局。同時,和平縣地理位置獨特,南鄰珠三角、北靠江西省贛州地區,輻射內陸;交通便利,粵贛高速公路、京九鐵路縱貫全縣;生態環境優美,客家風情濃郁,紅、古、綠三色交相輝映,王陽明文化積淀深厚,旅游開發潛力相當大。
和平縣繼去年取得了“廣東省旅游特色縣(溫泉)”稱號之后,又提出了爭創“廣東省旅游強縣”的目標,力爭通過開展創建工作,把和平旅游業的整體水平、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今年,該縣將以適應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和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新形勢的要求,以創建“廣東省旅游強縣”為目標,全力打造旅游強縣。
民生工程得民心
鐘表之城 以產業集聚形成“洼地效應”
和平縣打造“鐘表之城”,加快建設鐘表“五大基地”:強抓招商,引進更多的鐘表企業與園區41家鐘表企業抱團發展,努力打造鐘表制造業基地;依托福和物流中心為鐘表企業的原材料和產品配送提供物流平臺,促進鐘表原材料集散基地和鐘表成品批發基地的加快形成;緊緊把握與中國輕工業鐘表研究所長期合作的機遇,努力打造鐘表原材料研發和鐘表技術研發基地;依靠和平鐘表學校,為鐘表產業集群發展提供科技創新人才支撐,努力打造鐘表人才培養基地。
和平縣鐘表產業集聚基地位于福和產業轉移園內,總面積250萬平方米。計劃分三期建設:第一期是用3年時間打造上規模的生產基地,規劃建設用地130萬平方米,規劃投資20億元人民幣,落戶企業80家以上;第二、三期建設從2011年開始分期分批推進,第二期引進鐘表企業100家以上,第三期引進200家以上,具有世界絕對領先地位的鐘表工業王國——瑞士,及其有關商會、協會和鐘表企業與和平密切合作,逐步打造成集生產、加工、檢測、物流、研究、開發、行業培訓、品牌推廣的鐘表產業集聚基地。
目前,鐘表產業集聚基地建設進展順利,已有27家鐘表企業進駐園區,合同總投資達8.6億元人民幣。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鐘表產業集聚基地已初具規模。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資源寶地 以科學發展觀統籌資源利用
和平縣擁有豐富多樣的資源寶藏。
首先,和平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非金屬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共有9類30多種,儲量千萬噸以上的有稀土、高嶺土、石灰石、膨潤土、瑩礦等,且多淺露地表,便于開采。
其次,和平有豐富的水資源,可開發水電資源11萬千瓦,目前尚有8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等待開發。同時,和平山好,擁有森林面積13萬公頃,次原始森林2萬公頃,是廣東省林業重點縣之一。
和平物產豐富,盛產獼猴桃,有“獼猴桃之鄉”美稱。和平還很神秘,有“李田仙巖”、“仙女靈石”等古老傳說附體的自然景觀。和平生態良好,黃石坳省級自然保護區、熱水“風吹蝴蝶”等原始森林,形成了和平的天然氧吧。
豐富的資源寶藏和優質的政務環境,吸引了許多有識之士前來和平投資。2009年1-8月,共引進廣東鑫固電器有限公司、瑞鑫電器有限公司、億鴻達箱包制品(和平)有限公司、深圳市南和通訊設備實業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合同投資額2.14億元人民幣。與廣東中承紙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廣州永潤投資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簽訂意向投資協議。
和平佳境 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近年來,和平縣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當地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一是要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大力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打響“綠色食品”品牌;大力引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規劃建設一批新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二是要創辦河源一流教育。積極優化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繼續鞏固義務教育基礎,大力實施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加快普高工程建設,不斷提高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水平。
三是要改善衛生基礎設施。加快完成縣新人民醫院建設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改造工程,積極完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四是要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不斷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覆蓋面。建立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大力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五是要全面推進鎮級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設,增強群眾安全感。全面鋪開“警民懇談”活動,全力打擊“兩搶一盜”、吸販毒等違法行為,加大“打黑除惡”力度。加強對公共場所、要害部位和關鍵設施的安全防范,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認真開展矛盾糾紛集中排查工作,重點做好涉及民生方面的信訪問題。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