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動:市井生活的表達欲望
1995年1月6日,河源新聞界發生了一件很多人當時也許沒意識到,但后來卻和自己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事件——東江晚報(1998年7月更名為《河源晚報》)創刊了。里面有大量受老百姓喜歡的和與自己的生活關系密切的新聞,諸如家長里短、柴米油鹽之類的內容,這樣的新聞形態在當時讓人耳目一新。
除了重大題材的報道外,河源晚報善于敏銳地發現一些看似瑣屑,卻反映了當時社會發展中一些細微變化的現象,如實地記錄了歷史向前發展的蛛絲馬跡。另外針對當時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發表了反映禁毒工作的《當心“魔鬼”的血盆大口》、反思環保工作的《還我綠水青山》、《保護珍貴動植物資源刻不容緩》、反思消防安全工作的《假使“火魔”突然降臨》等諸多報道,無不發人深思。
從十五年前的那一天,當這張報紙像個呱呱落地的新生嬰兒一樣來到這個世界起,我們沒有拍著胸脯說要成為一張多么多么偉大的報紙,沒有夸夸其談河源晚報一定要如何如何,只是默默堅持“真”(真實)、“新”(新鮮)、“親”(親和)的特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下來,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辦報之路。
點評:《還我綠水青山》是河源媒體最早關注環保問題的報道,在當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