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專題報道 > 閱讀新聞

          萬木競秀能為強者誰甘后 百舸爭流不占鰲頭我不休

          科技企業孵化器  趙春風 攝

                這是一塊在荒山野嶺中沉寂已久的土地,固守著河源市區的南部,大京九鐵路和惠河、粵贛等高速公路穿行而過,東江則在一側溫柔地環擁,掀起波濤拍岸。6年前,河源人把“工業立市”的夢想播種在了這塊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此,它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市高新區”)。
                6年多來,市高新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已成為了基礎設施完善、主導產業突出、集聚效應明顯、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工業新城和河源市區城市副中心。

          國家通訊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趙春風 攝

          第一章 高新區的“化蝶”之變

          “三反”理念的踐行者

                “高新區”這個名字,飽含著河源人發展工業的信心與決心,也閃動著建設者的智慧與遠見:“高新技術”的定位,使河源在工業發展戰略上有了一個新的起跑點,走上了一條反傳統的發展路徑。
                6年多以來,市高新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反梯度發展戰略,在招商選資時越過了粗放型的低端產業,努力引進高科技、高成長、高效益、污染少、能耗少、占地少的“三高三少”產業;在項目建設上實施反周期操作,搶占戰略競爭的制高點。
                現在,園區內已初步形成了以手機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和以模具為主的機械制造業兩大主導產業,光伏產業等新興主導產業也已經開始布局建設。

          工業道路上的“領頭羊”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7.1億元、13.2億元、18.4億元、44.25億元、74.51億元、100.06億元、125億元——這是2003年至2009年,市高新區每一年的工業總產值。從這組枯燥的數字中,我們可以窺見市高新區6年來高速發展的強勁勢頭。
                高新區建立初,就確立了“一年打基礎、三年成氣候、五年出效益、十年大跨越”的目標。努力打造成為一座現代工業新城和河源市區城市副中心。
                種種創新與突破,使市高新區成為推動我市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接納本地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平臺,為全省以“雙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新范例,為欠發達山區探索出了一條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實現跨越發展的新路。
                目前,市高新區共引進項目146個,投資總額400多億元,已投產項目85個。

          “低碳經濟”的先行者

                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提出,發展低碳經濟是河源的未來和希望,我市要積極營造良好的低碳經濟發展環境,力爭成為全國低碳經濟示范區。可喜的是,市高新區已在試水“低碳經濟”、發展新能源產業上邁出了喜人的步伐。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產業”則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這與市高新區建立之后的發展模式、招商選資策略不謀而合。事實上,早在經濟發達地區在結構調整中忍受“騰籠換鳥”的陣痛時,工業起步較晚的河源,已在市高新區這張“白紙”上描繪“低碳經濟”最美的圖畫。
                2009年,首期投資280億元的北京漢能集團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落戶市高新區, 將使新能源產業快速崛起為新興主導產業,LED照明、海川混凝土等項目也加快了該區打造低碳工業園區的步伐。

          丘陵荒地變工業新城

                如今走進市高新區,你會發現,昔日的禿嶺灘涂,已經成為了東江畔的一座美麗新城。這里,綠樹紅花,一條條道路寬敞筆直,一棟棟樓宇和廠房整齊靚麗……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正于超前規劃的城市版圖中日漸鮮活。
                建區伊始,市高新區的建設者們就以建一座城的氣魄,按照統一規劃、分期開發、開發一片、建成一片、滾動發展的思路,對園區內的工業區、生活服務區、商務區、公共建筑和綠化景觀用地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現在,經過6年多的建設,園區內的人口、資本、生產、技術、貿易、信息等要素已高度集聚,產生了“城市化趨向”,形成了除市區之外的另一個經濟產出密集區和人口集聚區;而隨著園區內的金融、保險、通信、郵政、醫院、學校、餐飲、交通、商貿等配套服務的完善,一座適宜人居、適宜創業的美麗新城已悄然崛起在東江畔。

          手機生產檢測車間張安定 攝

          第二章  濕地公園式污水處理手段全國罕見

          “濕地公園”落成   園區污水變凈水

                隨風搖弋的水生植物,微波漣漪的清透綠水。這里還是市高新區嗎?不久前,參加市委五屆七次全會市直大項目觀摩活動的一位代表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
                面對市高新區內的這個濕地公園式的污水處理廠,發出這樣的疑問實屬正常。首期投資5300多萬元的城南生活污水處理廠,是我省產業轉移園中唯一建成并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而濕地公園式的污水處理手段在全國也不多見。
                作為市高新區的一個基礎配套項目,該廠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設規模5萬噸/天。首期項目總投資約5350萬元,日污水處理能力3萬噸;人工濕地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項目投資2530萬元,日處理能力5萬噸。利用人工濕地除污成為該廠最大的亮點。
                市高新區相關負責人欣喜地告訴記者,城南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市高新區以及市區城南片的生活污水、廢水處理問題,對推動高新區內污水的再生利用,維護園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發展環境,吸引更多高新產業落戶產生積極影響。

          從無煙囪園區到全省第一

                “高增長與好生態共存”是省級一家媒體對市高新區近幾年來建設發展情況的高度概括。
                曾經,記者在市高新區采訪時,根本不敢相信自己是置身在一個工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工業園區里。因為這里既聽不到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也看不到一根往天空冒煙的大煙囪。相反,這里的天空是那樣的湛藍,空氣是那樣的清新,環境是那樣的優美。
                曾幾何時,這種沒有一根工業煙囪的認識,成為市高新區的驕傲。“這首先與我們選擇什么樣的主導產業與什么樣的企業密不可分。”市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衍南說。據了解,在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同時,市高新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和“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環保至上的招商原則,先后拒絕了200多個投資總額300多億元的有污染項目。
                截至目前,市高新區已引進146個工業項目和一大批服務配套項目落戶,直接吸引投資200多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已累計300多億元,在工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市高新區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它的建成,是市高新區在環保園區建設上的里程碑。

          市高新區全貌 成子 攝

          第三章  打造現代產業的聚集地

          實行錯位發展  培育支柱產業

                在發展建設中,市高新區清醒地認識到,要增強園區核心競爭力,關鍵是主導和選擇產業發展方向,培育支柱產業。市高新區按照“揚長避短、錯位發展”的思路,選擇“三高三少”(高技術、高成長、高效益、污染少、能耗少、占地少)的現代先進制造業作為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市高新區重點發展以手機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模具為主的精密機械制造業,加快培育以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為主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積極推動由“引資”向“選資”轉變,由“求多”向“求好”轉變,由“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著力引進產業龍頭骨干項目,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形成“榕樹效應”,促進企業集群、行業集中、產業集聚。
                此外,為配合主導產業發展,高新區還努力做好產業配套,努力打造科技平臺。建成了國家通訊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海川基地等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一批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結成了產學研戰略聯盟。積極推動“省市聯手共建河源手機產業升級工程”,推進綜合物流園和手機批發市場的建設,高新區產業配套環境和要素市場不斷優化。

          發揮示范效應  加速產業集聚

                從2005年1月第一家手機生產企業落戶,到目前由35家手機生產及配套企業形成的手機產業集群,成為區內的主導產業之一,市高新區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并成功創建“廣東省手機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和“廣東省火炬計劃移動通訊終端產品及配件特色產業基地”。
                去年以來,市高新區又引進首期投資100億元的深圳中興通訊公司生產研發基地項目,6年內將形成1000億元產值,屆時將顯著壯大和提升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和聚集度,拉長產業鏈,進一步凸顯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導地位。
                以模具為主的機械制造業是市高新區的另一個主導產業。截至目前,市高新區內已落戶機械制造企業14家,其中龍頭企業——龍記集團是世界四大模架制造商之一,是香港首家利用數控加工中心進行生產的模架制造商。龍記模架銷售量多年來穩居亞洲之冠,在亞洲、澳洲、歐洲及北美市場上均已成功地建立了享有極高聲譽的 LKM 品牌。
                市高新區將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新興主導產業培育。首期投資280億元的北京漢能集團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落戶園區后,市高新區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其中,漢能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已于去年10月28日如期實現動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有力地加快市高新區打造低碳工業園區的步伐,為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競爭制高點,打下堅實的基礎。

          創新發展模式  效益園區初現

              市高新區堅持以效益為中心,以經營城市的理念經營轉移園,多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打造效益園區,建設財源工程。
                不少開發區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有的因為運做不好甚至成了政府的一個負擔。而市高新區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通過采取以商補工的辦法,精心經營園區,從而使市高新區實現了自身的良性、滾動發展。
                目前,市高新區近期規劃面積由11平方公里擴大至20平方公里,三期3.2平方公里的征地進展順利。園區于2008年8月獲得省首批5億元競爭性扶持資金后,充分發揮扶持資金的放大效應,爭取到了銀行貸款16億元。2009年9月,轉移園再次成功斬獲省5億元競爭性扶持資金,成為全省財政扶持資金競爭性分配的最大贏家之一。10億元競爭性扶持資金的競得,為高新區接下來加快開發建設進度提供了充實的資金保障和強勁動力。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市高新區園區效益進一步提升。2009年,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5億元(預計值,下同),同比增長25%;工業增加值28億元,同比增長20%;進出口總值12億美元,同比增長20%。2003年至2008年,市高新區的工業稅收基本上每年都翻一番。
                市高新區在建設過程中還創新扶貧機制解民困,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市高新區利用市政府出臺的“千村脫困”政策,引導全市貧困村籌資在轉移園內建廠房出租,使得全市1117個貧困村從2007年起可以從市高新區獲得投資分紅款,有效解決了大部分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長期不足3萬元的問題,獲得“第二屆中國消除貧困獎政策獎”。

          本報記者  謝素德 張安定
                        蔣安春 葉能軍
             通訊員  春勝 東林 樹豪






          上一篇:買奶粉先看“ 黑名單”
          下一篇:心歌一曲蘊真情 足印兩行憶苦甜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欧美理论片在线| 热99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koreanbjneat| 手机免费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66精品片|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猫咪免费观看人成网站在线|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免费看一级淫片成人|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 韩国三级理论在线电影网|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美妇班主任浑圆硕大|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韩国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韩国资源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美女毛片免费看| 加勒比黑人在线| 欧美激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欧美jizz18性欧美年轻|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午夜影院在线视频| 男人桶进女人p无遮挡小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