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無價 大愛無言
吳新源在精心照顧大哥
曾經健康活潑的小姐弟
曾經看到書上說,友情會淡,愛情會變,只有親情亙古不變。經歷增加、年紀漸長的筆者也認同這句話。親情特指親人之間的那種特殊的感情,那是一種流淌在血緣里斬不斷的愛,不管親人怎樣,總會本能地關心對方,無論是貧窮或富有,是健康或疾病,甚至無論善惡。它有兩個特點:一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母愛是親情,愛母也是親情;二是立體的,不是專指父母與孩子間的感情,它還包括兄弟姐妹間的手足情,祖孫之間的感情,包括父母雙方家庭成員感情、夫妻之情以及延至夫妻雙方家庭成員的感情等。
忙碌的生活,競爭激烈的環境,功利主義充斥著社會的角落。人情冷漠、過河拆橋、恩將仇報等事件隨處可聞可見。最維系人們之間情感的親情似乎也變淡了。人們心靈深處也慢慢蒙上了除自己外他人不可相信的陰影。然而上天是仁愛的,他會在人間情感出現危機的時刻撒播愛的種子,不讓溫情的世界被冷漠吞噬。有一份冷漠,就會有更多的真情讓世人感到溫暖。比如汶川地震,全國人民都伸出援助的雙手,奉獻真誠的愛心。其實,這個世界還是溫暖的,許多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什么是親情,什么是大愛。且來看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感人至深的兩件事吧:
火海中她用身體護住弟弟
2011 年2 月8 日,紫金縣柏鋪鎮朱先生家發生火災。他的一對兒女瞬間被火魔吞沒。朱先生沖進屋子循著呼聲找到了姐弟倆時,眼前的一幕令他終生難忘:五歲的女兒嘉怡摟著弟弟嘉文,蹲在一個角落里。熊熊燃燒的大火已經逼到了她的后背。她一邊呼救,一邊用自己的身體緊緊地將弟弟護在懷里!朱先生趕緊將姐弟倆救出來。弟弟嘉文的傷勢較輕,經搶救后很快就能出院,但是小嘉怡的面部、雙手、雙腳、背部卻都被燒傷,全身燒傷面積近40%,而且她的右手已經燒干,要接受截肢手術。醫生說如果不是用身體護住弟弟,嘉怡也不會傷得這么嚴重。
五歲的小女孩,可能還不懂“親情”這兩個字怎么寫,但她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血濃于水的至愛親情。她的行為震撼了所有的人,令許多大人都為之動容。
她為照顧大哥放棄學業
無獨有偶,龍川田家炳中學一名高一的女生為照顧重病的大哥而毅然休學。
從今年1 月份大哥患上惡性腦瘤住院后,龍川縣田家炳中學高一女生吳新源就再也沒有回到學校。她休學了。父母年過六旬,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二哥、三哥要打工賺錢和籌集醫療費。大哥的疾苦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頭。她再也無法安心學習!拔冶仨毘袚鹫疹櫞蟾绲呢熑危 彼谛牡装底宰髁诉@樣的決定。于是,她休學了,就為了照顧大哥。在醫院里,她給大哥喂食、翻身、擦身、導尿、清理排泄物……在做了腦瘤切除手術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因腦瘤影響了視神經,大哥雙目失明了。吳新源安慰大哥:“大哥別怕,我當你的眼睛!
每天,吳新源牽著大哥散步,念書給大哥聽,看電視時她給大哥當解說員……
感動與愛心匯聚成河
小嘉怡的壯舉感動了無數人。火災發生后,村民們捐款捐物,為兩個孩子獻愛心。全村共籌集到3 萬多元善款。不少熱心的市民專程到醫院去看望她。市委書記陳建華在聽聞此事后也帶頭捐款,并在公仆微博中留言,祝其早日康復。各大論壇的網友紛紛為她捐款并發布倡議書為其募捐。轉發的博文有數萬條,捐款數額也在不斷更新中。這場愛心大接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甚至有明星也加入其中。
市二小鄧祥賾同學表示十分佩服小嘉怡的勇氣,希望她能早日康復。河源中學實驗學校小學部的林歡同學說:“小嘉怡對弟弟的這種舉動就是親情呀!是用錢買不到的。”
吳新源大哥住院的醫院醫護人員也都為新源這種對大哥無私的愛所感動。有的醫生給她提供民間單方;有的給她電話卡;有的給她食堂餐票。大家都在盡可能地幫她家減少負擔。同時,一些不留名的愛心人士也在對他們進行資助。
同學和老師知道吳新源的休學原因后都替她惋惜,因為她一向成績優秀,待人和善。班主任駱老師表示,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承擔這么多,真的很不容易,希望她能早日渡過這個難關。吳新源的同學也希望她能早日回到學校,到時候他們會幫她補習落下的功課。
這就是喚起人性的力量,因為這些大愛的榜樣舉動,無疑將使更多現有的親情加溫,使迷失的親情回歸,使社會愛的力量增加。這些都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總有一雙眼睛會關注著你。這雙眼睛就來自你的親人。無論你身處低谷還是高峰,不管你活得悠然自得還是氣喘吁吁,這雙眼睛都對你不離不棄,因為這是一種割舍不了的血緣聯系。親情,它是一種奇妙無比的力量,是一個永不褪色的話題。它像融融的燭光,在暗夜里溫暖你的心;它像大海的航標,在你迷茫的時候指引你的方向。親情,就是你我活著的最好動力。面對親情,請不要作一名旁觀者,請參與其中,從現在起,多給遠方的父母打電話,多跟父母溝通交流,不要嫌他們啰嗦;多關心年幼的弟弟妹妹,不要認為他們幼稚難教;多問候把你帶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要煩他們耳背;多關心看著你長大的叔叔、阿姨、舅舅、姑姑,不要覺得扭捏!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不要到了失去才后悔,就從現在起,珍惜親情,珍惜所有吧!。
(本報記者 鄧琴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