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生態示范區打基礎 連平縣生活污水處理廠為山區縣治污起到示范作用
“可以說,連平縣目前已嘗到了污水治理的甜頭。”日前,連平縣府辦副主任馮小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作為該縣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這幾年該縣下大力氣,加大投入,目前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群眾對此也比較滿意。
連平縣污水處理廠是我省山區縣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首個污水處理廠,于2004 年7 月開始投入使用。該廠占地面積4.86 萬平方米,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DE型雙溝式氧化處理工藝處理污水,日處理污水量總設計為3 萬噸,納污面積 5.2平方公里,服務人口6.8萬人。
連平縣環保局副局長謝洪斌介紹說,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使用為該縣建設國家生態示范區、創建廣東省衛生城鎮、保護東江源頭水質、改善縣城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增強了該縣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為我省山區縣處理污水排放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近年來,連平縣逐步完善了污水處理廠的監控、化驗室等設施設備,同時還積極加大管網建設力度,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開展。為解決連平縣城西門河“黃金水道”的臭味,該縣去年動工實施了“西門河截污工程”,計劃投入 700 多萬元,在西門河兩岸鋪設管道,把沿岸居民直接排放到河道中的生活污水引至污水處理廠,從而提高縣城過境河道水質。據悉,兩岸管道鋪設后,除能夠收集沿岸居民排放的全部生活污水,提高縣城過境河道的水質,美化縣城環境外,還能大大增加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的進水量和進水濃度,從而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和完成化學需氧量指標。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