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超載咽喉 我市首個源頭治超點在葉潭鎮動工興建
本報訊(記者 黃仕忠)×155 線藍口路段的違法超限超載運輸車輛一直讓群眾深惡痛絕,抓好源頭是做好治超工作的治本之策。在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我市首個源頭治超點將在東源縣葉潭鎮動工興建,將可徹底解決打破治超工作“治理——反彈——治理”的怪圈。
據介紹,從去年10 月26 日上午截至去年12 月31 日零時,河源市、東源縣兩級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門共組織了治超流動巡查執法行動13 次,查獲超限超載車輛57 臺,均按法律法規規定予以卸載和處罰,卸貨1610 噸,處罰 126700 元,有力地打擊了超限超載蔓延的勢頭。目前,×155 線藍口、葉潭路段超限超載率明顯下降,專項行動得到了沿線村鎮和群眾的一致好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為徹底解決打破“治理—— 反彈——治理”的怪圈,從源頭上治超,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行政執法局及相關部門采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手段,探索在運載瓷土至×155 線的必經之路吉布村村口設立了載重檢測點,對所有運載瓷土的車輛實行強制稱重,車貨總重超過規定值的,一律不予放行,對其進行勸返或者就地卸載;車貨總重低于規定值的,發給稱重憑證,立即放行。目前,已基本落實了50 萬元的專項資金,葉潭鎮黨委和鎮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5000 多平方米的土地,載重檢測點不日即可開工建設。通過雙措并舉,真正實現源頭治超、標本兼治。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