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埔河綜合整治“刮骨療毒” 截住5萬多人生活污水
原來的東埔河,因為周邊5 萬多居民每天將8000 多噸生活污水直接排進,導致臟、亂、臭問題嚴重,被市民戲稱為“黑龍”江、“龍須溝”。不過,你現在到東埔河走一走便會發現:“黑龍”江不黑了,“龍須溝”變寬了,我們的東埔河正在逐漸恢復“河水清且漣漪,兩岸楊柳依依”的美貌。配以市政美化、亮化、綠化工程,東埔河兩岸也成了市民休閑娛樂的“濱水公園”。
東埔河是新豐江的支流,市區段由北向南縱貫新市區,在沿江路匯入新豐江。沿河兩岸主要是密集的居民區,涉及9 個社區居委會、10 多家工廠及2 個農貿市場、近30 家賓館酒店餐館共約5 萬人。隨著直接排入東埔河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日益增多,原來清澈的河水日趨惡化變成臭水,對新豐江、東江水質造成嚴重威脅。
2008 年,我市啟動投資2300 多萬元的東埔河綜合整治集污工程,以及市污水處理廠集污管網工程。市環保局副調研員羅思華介紹說,為確保工程設計科學、切實發揮作用,市環保局組織技術人員多方考察求教,最終確定在東埔河兩邊修建封閉的截污渠,原來的排污口對接PV 管,將生活污水引進截污渠箱涵,然后進入污水管網,并最終輸送到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實現達標排放。
據介紹,東埔河整治截污工程包括沿河兩岸鋪設截污渠17 公里、駁接兩岸的污水排放口共96 處、砌筑護堤6100 米、完善兩岸的綠化美化工程等;項目主要包括東埔河集污渠續建工程和橫過河道集污渠改造工程,沿江路東埔河口至河源文化廣場泵站污水管網工程,污水泵站建設及跨新豐江過江管道鋪設工程。工程于2009 年全面完工,沿岸的5 萬多居民每天產生的8000 多噸污水,全部被截污渠收集,一點不漏地排入市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
本報記者 謝素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