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源市將要規劃建設客家鄉村與農業觀光休閑基地
具有濃郁客家特色的忠信花燈,是我市旅游產業一大特色。本報記者 胡青松 攝
代市長彭建文:把城市當作“旅游作品”打造
如何把我市打造成嶺南生態休閑旅游名城?代市長彭建文提出,要樹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把城市的一幢幢建筑、一條條街道都賦予文化元素,當作旅游產品來打造。
他說,杭州之所以成為世界聞名的休閑之都,靠一個西湖支撐不起來,最重要的是杭州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處處體現著旅游休閑的靈魂。一條條自行車綠道,一個個自行車驛站,無不體現著杭州人對旅游者的人文關懷。如果只重視開發景區(點),而不把城市當作一個“旅游作品”來規劃建設,那就本末倒置。
他提出,在公共建筑和民居建設中要保護延續傳統客家文化與建筑特色,實現現代城市與傳統人文和歷史要素的完美結合,以展現“客家古邑”深厚的文化底蘊;要規劃足夠的園林與綠地,形成“城在園中、林在城中”的綠色城市風景,打造“萬綠河源” 的城市形象;精心打造“兩江四岸”城市景觀,構建公眾活動的濱水環境,塑造“客家水鄉”的濱江城市形態;建設集交通、景觀、生態、文化功能“四位一體”的城市道路,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惠民便民的綠色小公園和小廣場,形成處處是景點、時時可休閑的便民服務環境。
林寨古村開發 首期初步完成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記者昨日獲悉,林寨古村首期開發初步完成,目前景區已初具規模,基本具備接待游客的條件。和平縣提出,今年要全面完成林寨古村首期開發工程項目,并完善公白頤和溫泉至林寨古村、青州鎮新聯村至熱水鎮南湖村、粵贛高速公路合水出口至熱龍溫泉的旅游公路,早日實現公白溫泉與林寨古村的連線,青州鎮與熱水鎮的連通,以實現資源互補,客源互送。
回顧 十一五:旅游收入年均增長15%
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接待游客3652.7 萬人次,累計旅游收入達157.27 億元,年均增長超過 15%。目前,我市直接從事旅游業的人員有3 萬多人,間接帶動相關行業就業15萬人。
這期間,我市的旅游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品體系正由觀光游覽型向觀光與度假相結合轉變;“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溫泉之都、恐龍故鄉、紅色經典”等五大旅游品牌已廣具影響。
展望 十二五:加快形成“一心兩帶四板塊”
在加快旅游產業轉型的關鍵階段——十二五時期,我市的旅游產業發展將如何布局?記者了解到,我市旅游將加快實施核心牽引、“一心兩帶四個特色板塊” 聯動的協調發展戰略。
一心,即濱湖城市生態旅游中心。它以市區和萬綠湖為中心,連通東江、新豐江周邊生態資源、水資源、客家文化資源和恐龍遺址資源,建設宜游、宜居、宜商、宜文的生態型、度假型、歷史文化型、綜合型的現代化濱湖生態旅游新城和全市綜合旅游服務中心。
兩帶,即萬綠生態旅游度假區產業帶和濱江休閑度假產業帶。萬綠生態旅游度假區產業帶將依托萬綠湖的水域資源,包括響水、七寨湖、龍源溫泉、東江· 巴登城等相關區域;濱江休閑度假產業帶以東江水系為依托,包括越王山、東江畫廊、南園古村、東江源、蘇家圍、佗城等相關區域。
四個特色板塊指以龍川縣古邑文化旅游為“東部古邑客家文化旅游板塊”、以紫金縣紅色文化旅游為“南部紅色文化探秘與鄉村休閑旅游板塊”、以和平縣溫泉旅游為“西部溫泉養生度假旅游板塊”、以連平縣森林生態旅游為 “北部森林度假旅游板塊”。
這個發展戰略,將力爭把我市建設成為嶺南地區最有影響的生態休閑度假目的地,達成“到 2015 年,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分別比2010 年翻一番以上”的目標。
實施 今年:規劃十類旅游休閑基地
借助廣州亞運會和第23 屆世客會舉辦的東風,2010 年我市旅游業成績斐然,全年累計接待入市游客1065.57 萬人次,同比增長 26.79%,旅游總收入為46.07 億元,同比增長28.57%。在重點項目的引進上更是碩果累累,東江源溫泉度假村、康禾溫泉、東江· 巴登城等一批總投資超過150 億元的大項目相繼落戶。
今年,我市將繼續建設一批旅游精品和龍頭項目,并規劃建設客家鄉村與農業觀光休閑基地、客家歷史文化旅游基地等十類旅游休閑基地。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