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兩級政府多次治理鱷湖 昔日“集污湖”變休閑樂園
鱷湖位于老城區的上、下城之間,分西門塘和東門塘,“鱷湖青曲”還是河源的老八景之一。幾經整治,如今的鱷湖,清波蕩漾,湖四周花香樹茂,垂柳夾岸,成為商業旺區一道旖旎的風景。
鱷湖主要由4 個大湖和1 個小湖組成,占地面積19.8 萬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11.8 萬平方米,綠地面積7.96 萬平方米。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老城區各種生產、生活污水大增,但由于排污管道建設滯后,約占老城區三分之一、近6 萬居民和近千戶商戶每天排放的約1 萬立方米的生活、生產污水,未經任何處理,便直接排放到鱷湖,超出了清水的日進量,鱷湖成了“集污湖”。
歷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對鱷湖的環境治理,曾于1997 年、1999 年組織多個部門進行過多次治理。1999 年,對東門塘四周排污管道進行重新鋪設,較好地解決了鱷湖周圍污水排放問題,鱷湖水質也有了較大改善。
據市環保局副調研員羅思華介紹,2003 年,市政府把對鱷湖的綜合治理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提上議事日程,列入我市當年“十項民心工程”,整治效果明顯。2006 年初,源城區將鱷湖整治與改造工程列入當年區政府的“十件實事” 之一。改造工程投資2100 萬元,于2006 年6 月動工,當年國慶節竣工。改造后的鱷湖不但恢復了原有的景點,還增加了“飛鸞攬翠”、 “龍鳳鳴橋”等7 個新景點。其中,客家山歌對歌臺、九曲橋、維芳島、荷花池都是市民、游客喜歡前往游玩的地方。
如今的鱷湖,雖然比不上大家閨秀般的杭州西湖,但也算得上小家碧玉;雖然沒有杭州西湖深厚的歷史文化沉積,卻也處處閃耀著客家人文化思想的亮色。一個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于一體的開放式公園,正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休閑、娛樂。
本報記者 謝素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