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竹桔園有不可忘卻的記憶 東江特委機關曾在那里辦公
如今的桔園顯得有些寂寞。本報記者 張濤 攝
開欄語:
90 年風雨,90 年輝煌。今年,中國共產黨將迎來90 歲華誕,值此特殊紀念日子,本報今起推出《慶祝建黨90 周年》系列專題報道的首個專題——“紅色河源”。
作為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的河源,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這片大地發生過許多重要戰斗,留下諸多革命遺址。本報將采用“口述”形式展開報道。內容包括重要黨史人物的故居、舊居、活動地,重要事件、重大戰役戰斗遺址,具有重要影響的革命烈士事跡發生地或墓地,能夠反映重要歷史活動、進程、思想、文化的遺址等。一座普普通通的客家老屋,東江特委曾在這里指揮海陸豐、紫金、五華、龍川、和平、博羅、增城等 15 縣的抗日救亡運動。一座承載了太多歷史的老屋,是后人不可忘卻的記憶。
東江特委在桔園
“這座客家老屋就是紫金古竹桔園”,4 月16 日,94 歲高齡的退休老干部張秀山見到記者如是說。張秀山說,東江特委機關1939 年2 月至1941 年2 月在桔園辦公,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但為帶動東江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屋主原是革命堡壘戶
張秀山所說的“桔園”,位于紫金縣古竹鎮新圍管理區。早在 1927年,古竹鄉紳黎雨樓因參加農運,其原所住房屋被“白軍”燒毀,只得擇址另建住屋。新屋歷時2 年,于1929年建成。因建好的新房屋四周皆種有柑桔,故稱“桔園”。張秀山說,古竹地處東江中游、水陸交通方便,群眾基礎好,是大革命時期的根據地,適合地下黨開展革命活動。特別是桔園屋主黎雨樓是當時的“革命堡壘戶”,他跟隨孫中山先生革命,是同盟會會員,在當地很有威望。這也是東江特委選址桔園辦公的主要原因。
鬧元宵賞花燈談救亡
1939 年2 月,乘群眾過春節鬧元宵之機,東江特委在古竹召開了東江地區黨代會,時任省委組織部長李大林作大會指導,來自海陸豐、紫金、五華、龍川、和平、博羅、增城等15 縣的黨代表參加了會議。除了傳達省委會議精神外,會議主要討論在東江地區發展黨組織,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和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等。這次會議選舉了東江特委領導班子,尹林平為書記,饒衛華為組織部長,饒彰鳳為宣傳部長,并宣布了東江特委所屬各縣的縣委書記。
張秀山說,這次會議整整開了四天,會議期間,當地抗先隊、服務團還組織了舞獅子、演街頭劇等活動,熱鬧非凡,一方面宣傳抗日,另一方面轉移國民黨視聽。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這次東江地區黨代會后,東江特委在桔園秘密設立辦公機關,領導東江地區抗日救亡運動和地下革命活動。1939 年6 月,東江特委舉辦了各縣、區黨員領導干部30 多人參加的培訓班,東江特委領導尹林平、饒衛華親自授課,通過培訓推動了各縣區黨組織的發展,特別是古竹的黨組織發展得很快,桔園附近的古竹吉安、新圍、蓼坑、潮沙、水東、雙坑等地先后成立了黨支部。
張秀山當時在吉安列寧小學以教書為掩護,發展黨組織。 1940 年,張秀山任吉安黨支部書記,開展抗日宣傳,辦夜校,組織農會和民兵開展反“三征”,宣傳蘇聯革命道路。在古竹蓼坑的橋頭小學、榕豐的啟明小學、上聯的新智小學、潮沙的啟智小學、岸頭的岸頭小學等學校,中共地下黨員和先進青年大多以當教師為掩護從事抗日工作。
據紫金黨史記載,1992 年10 月28 日,紫金縣委、縣政府研究確定古竹新圍桔園為東江特委舊址,并請原紫金縣委書記張日和題寫了“東江特委舊址”的牌匾。1994 年紫金縣委、縣政府在新圍桔園舉行了東江特委舊址的掛牌揭幕儀式。1995 年,桔園被市委、市政府列為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