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發展生意照樣紅火
本報訊(記者 張濤)記者日前在源城區高塘村市石材五金加工批發市場看到,石材加工,生意一派紅火。一店主告訴記者,以前害怕這里遠離市區生意不好,沒想到,現在石材店“抱團”發展,生意照樣紅火。這樣發展好,既滿足了市民需要,又解決了污染問題。
原來,石材加工店擾民一直令政府頭痛。據環保、工商等多個部門聯合調查顯示,市區當時有石材、五金加工經營企業69 家,其中石材51 家。據介紹,當時在河源市區環境噪聲源中,石材、五金行業占總噪聲源的三分之一以上。以當時有名的“建材一條街”紅星路為例,最盛時一條街有10 多家石材加工店。本報曾連續報道關注,并適時提出建議在城郊選擇適當位置集中加工石材。
加工石材產生的粉塵隨下水道流入地下,極易造成下水道堵塞,發生了好幾起嚴重的下水道堵塞事件。噪音的污染、下水道的堵塞,促使了市政府下決心將其進行搬遷。為此,為進一步規范市區五金加工場所的管理,徹底解決五金加工場所噪聲污染擾民及影響市容等問題,維護市區環境質量和市容衛生,市政府下發了《河源市清理整頓市區五金加工場所工作方案》。由此,散布在市區的石材店徹底搬離河源市區,到遠離河源市區的高塘村“安家落戶”,實行統一規范的經營管理。
目前石材加工示范區項目位于源城區民營工業園205 國道旁,距離市區3 公里,示范區占地4 萬平方米,按石材加工示范區、五金加工示范區分二期建設,一期為石材加工示范區,二期為五金加工示范區。市石材五金加工示范區負責人介紹,目前示范區有加工商鋪104 間,進駐的個體企業有60 多家,市區80%的加工企業都在這里。
據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建設市區石材五金加工示范區有三大好處,即解決了市區石材、五金加工企業長期污染擾民問題;有利于加強環境監管、集中治污;有利于形成規模效應,促進行業發展。河源市石材、五金示范區的建成投入使用,將徹底解決市區的石材、五金加工污染的問題,為我市創建一流的人居環境作出了貢獻。因為將市區石材戶集中離市區較遠的地方經營,不會對市民造成影響,而且周圍沒有居民點,廢水經過集中處理后,不會堵塞市政管網,加工碎塊經過處理也不會對市容造成影響,對環保起到很大的作用。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