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延安”的風云歲月
眼前這幾棟不起眼的老屋,曾是和東部隊的大本營。本報記者 張濤 攝
口述人:李楚,93歲
“沒錯,這個地方就是和東縣行政委員會(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和平縣委組織機構之一)舊址——古寨嶂下”,前日,看到記者帶去的照片,今年93 歲的李楚指著照片中的老屋說。雖然過去了60 多年,他對和平古寨嶂下這個地方仍然記憶猶新,因為那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戰斗足跡。
這個現在已顯得破舊的嶂下老屋,雖地處九連山腹地,仍為不少人關注。每年都有上級領導到老屋來參觀,清明時有革命老同志來過,如東縱的魏南金等。1999年的時候,原廣東省委書記林若也來過。
九連山腹地的“小延安”
順著不寬的水泥路面,從和平古寨鎮墟街一直往嶂下村,越往里走,就越發感覺被大山寬厚的懷抱嚴嚴實實地環抱著。沿途時不時見到竹木深深,滿目一片釅釅的濃翠。路的盡頭,也就是古寨鎮嶂下村的坑尾,展現在記者面前的是坐東向西,三面高山環抱的幾棟老屋。老屋門向坑口,土木磚瓦結構,泥磚墻,外墻刷石灰,通面寬五間17 米,進深二間夾天井11.4 米。今年74 歲、曾任過嶂下村支部書記的肖石全老人告訴記者說,這幾棟老屋就是和東縣行政委員會舊址。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九連山游擊隊林鏡秋等人在嶂下村樹起紅旗招兵買馬,從立足、蟄伏到發展壯大,從休整訓練到匯合出南昌,從“小搞”減租減息到“大搞”實施全面武裝斗爭(廢債、土改與建立人民政權),從游擊戰、防御戰發展到攻擊戰、運動戰,掀起了武裝革命的斗爭,令敵人聞之色變,而當地人民卻稱嶂下村為“小延安”。
和東部隊大本營
1947 年2 月中旬,九連工委嚴尚民、魏南金、鐘俊賢從香港來到九連地區,傳達了香港分局關于形勢任務和恢復武裝斗爭的指示后,部隊活動能力大為加強,解放區、游擊區不斷擴大。按照九連山工委關于抓緊建立人民政權的批示,建立了一批鄉、村人民政權。李楚就在這段時期來到古寨嶂下。
1947 年7 月,連和、和東分工委成立后,建立了區級人民政權,李楚當時任隸屬中共和東區分工委的新一區工委宣傳委員兼水西鄉人民政府政治指導員。
1948 年6 月,和東縣行政委員會成立于古寨鎮嶂下村老屋,屬粵贛邊支隊政治部領導。1948 年8 月,和東地區的武裝部隊成立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邊支隊第六團”。團長林鏡秋,政委駱維強。
林鏡秋率領六團,協同兄弟部隊作戰在東江上游九連地區,取得“五戰五捷”的重大勝利,扭轉了戰局。
難忘1948年春節
在古寨嶂下老屋,李楚度過了難忘的1948 年春節。當年為慶祝春節,他們全體興寧籍戰士在“德馨居”大門前的草坪上排演了冼星海的《新年大合唱》,演出成功獲得首長和全體戰士的熱烈鼓掌。
李楚印象最深的是,演唱完畢后,林鏡秋還上臺作了鼓舞人心的講話。林鏡秋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他們離開溫暖的家庭,來到戰火彌漫的游擊區,為解放人民而戰斗的壯舉,最后又問他們 “戰爭會死人的,你們怕不怕?” “不怕!我——們——不——怕 ——死!”眾口一聲的雄壯聲音在整個古寨嶂下回蕩。這場景讓李楚畢生難忘。
1948 年4 月,國民黨廣東省第六綏靖督察專員公署的專員兼“龍(川)和(平)清剿總指揮部”少將總指揮曾舉直,親率廣東省保安第五團莫秉彝營、龍和“清剿區”所屬和平縣的縣警隊及地主聯防武裝共 700 余人,大舉進入和東“掃蕩”。
中共和東區分工委避敵主力,轉移外線作戰,李楚則領導群眾堅持在古寨開展斗爭。在古寨龍潭葉屋的一次與敵遭遇中,李楚不幸被捕。在國民黨的監獄里,林鏡秋的春節講話時時閃現在他的腦海里,使他增強了無窮的勇氣,隨時準備慷慨赴死,以自己的鮮血去寫完自己的歷史。直到1949 年和平解放李楚才出獄。
本報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陳仰天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