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綠湖周邊7個鄉鎮擬建人工濕地
“萬綠湖啊你好美,太陽出來一汪胭脂水……”一首《多彩萬綠湖》,讓無數人對美麗的萬綠湖充滿了浪漫的遐想。為了保護這一汪多彩的、清澈的水,河源人民也盡心竭力,視若珍寶。
據悉,我市擬從今年起,在萬綠湖周邊7 個鄉鎮建設人工濕地,以更好地處理這些鄉鎮的生活污水,讓流入萬綠湖的水更清、更美。
限制發展保生態
萬綠湖是河源人民的母親湖,需要細心呵護,為了保護它,河源寧肯放慢湖區的經濟發展步伐。
據市環保局副局長賴志剛介紹,為確保萬綠湖飲用水源不受污染,我市把萬綠湖集雨區劃分為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進行分類管理,明確規定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嚴禁建設與供水設施無關的項目,嚴禁在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設立新的排污口。
此外,我市還嚴格控制萬綠湖上游集雨區的過度開發,劃出生態保護控制線,并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同時要求庫區及周邊地區所有開發的建設項目都必須通過解決老污染源的治理問題。
即使是萬綠湖內的旅游項目開發,也因環保需要而變得更“謹慎”。早在萬綠湖旅游開發之初,我市就將酒店、旅館等項目撤出了湖區,堅持“湖內游覽、湖外吃住”,并在湖區嚴格使用燃氣的環保船。目前,萬綠湖庫區沒有一家工業,工業產值為零。這個“零”,表明了河源人民愛湖的心有多堅定。
7個鄉鎮擬建人工濕地
為了讓流入萬綠湖的水更清,從今年起,我市擬在庫區內的7 個鄉鎮建立人工濕地。
賴志剛說,跟城市相比,農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量小、間歇,無法集中收集和處理,建設人工濕地則是破解這一難題的好辦法。人工濕地通過種植菖蒲、水竹、蘆葦等水生植物,對生活污水進行生物分解,從而達到讓污水變清、除臭的目的。目前,我市已到位資金350 萬元,即將啟動人工濕地的試點工作。
此外,我市還將計劃在湖區周邊鄉鎮創新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采取“集中收集——集中轉運——縣城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方法,并在這些鄉鎮采取“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的政策措施,建設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等控制工程。
另外,我市將在今年建立對萬綠湖的水質進行自動監測的系統。對萬綠湖的水質監測可以做到每天數次,從而更及時地掌握萬綠湖的水質情況,為加強保護工作提供更準確的科學數據支撐。
本報記者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