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時政要聞 > 閱讀新聞

          河源革命歷史“隱而不彰”有緣由

                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屋,是全國最早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地方之一,是我市第一個紅色政權的誕生地。

               本報訊 昨日,由市委和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舉辦的紀念建黨90 周年暨“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系列理論研討會開幕。來自中央、省內外從事黨史、軍史研究的專家教授、革命老同志200 多人歡聚一堂,共同考察、挖掘、研討和見證河源輝煌的紅色歷史。

                據悉,這次理論研討活動得到了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等數十家單位領導、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論文近150 多篇。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陳俊鳳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這些論文的研討交流,從珍惜河源紅色記憶,擦亮“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這一紅色文化品牌的角度看,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李蓉也表示,這種跨地區并邀請了那么多專家、學者開展地方黨史理論研討活動,是全國少的的,堪稱地方黨史工作的一大盛事。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善平受市委書記陳建華的委托,介紹了河源的革命斗爭史。他說,河源5 個縣都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擁有豐富的革命史跡,豐富翔實的史料事實也證明,河源無愧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

                吳善平表示,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要把河源地方黨史革命史挖掘好、研究好、運用好,把革命先輩們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傳承好、弘揚好,這不僅是對歷史應有的態度,也是對革命前輩應該的尊重,更是我們黨作為執政黨應負的責任。他要求,要大力弘揚革命傳統,積極踐行“三反”理論,大力發展“四新”產業,著力推動經濟、生態、文化“三大崛起”,努力建設幸福河源。

          河源革命歷史為何“隱而不彰”

               在昨日上午舉行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河源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特別是早期的革命斗爭史上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充分肯定,對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的論述表示認同。他們認為,大量史實證明,河源是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馬克思主義傳播、農民運動和農村武裝斗爭的開展、蘇維埃政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等方面,在廣東乃至全國都是“先行者”之一。

               但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作為革命的策源地和助推器之一,河源的這段光輝歷史為何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被塵封,隱而不彰呢?

                解答這個問題,或有助于引起黨史研究者對像河源一樣曾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和犧牲地區的革命歷史進行重新審讀和客觀評定,讓更多被塵封的歷史和人物重煥光彩。

          具有“策源地”的特征

               張玉龍說,河源在中共早期革命史上地位獨特,意義重大,“可視為具有典型意義的革命的首義之區或策源地。”

               這是因為,早期革命時期的關鍵性標志是黨組織的廣泛建立、工人運動、農民運動與農村武裝斗爭的開展、革命根據地的形成以及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等。“那些具備上述特征的先進地區或中心地區,往往可視為具有典型意義的革命的首義之區或策源地。” 張玉龍說,從歷史上看,河源恰具有這些典型特征。

          研究河源有典型意義

               學者們認為,重新審讀、挖掘、研究河源的革命歷史具有典型性和廣泛意義。因為,這會引起黨史研究者們對曾“忽略”的一些革命策源地進行更多關注,比如湖南的平江、江西的贛南、福建的閩西等。

                張玉龍說,這些關注,有助于我們對黨史、革命史資源的開發與研究的深化,有助于對紅色資源的充分挖掘與利用,尤其是對革命先烈先賢以及像河源一樣曾經為中國革命作出巨大貢獻與犧牲地區的客觀肯定。

          幾個“最早”值得書寫

               河源的革命斗爭史在黨史上占有什么樣的地位?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谷安林對此曾進行了評述:河源是全國最早開展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地區之一,是全國最早開展農民運動的地區之一,是全國最早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地區之一,是全國最早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區之一。

                這個觀點,也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教授李正華說,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河源籍知識分子阮嘯仙、劉爾崧、黃居仁等就在廣東傳播馬克思主義,為廣東黨組織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礎,受他們影響,河源地區也成為新文化、新思潮和馬克思主義活躍的一塊熱土,“以紫金、龍川、河源為中心的東江中上游地區,成為黨早期革命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河源也是全國最早開展農民運動的地區。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唐正芒說,阮嘯仙是廣東領導農民運動的“四大農頭”之一。而紫金也是海陸豐農民運動影響的主要區域,早在 1923 年,紫金青年張子玉就在該縣炮子鄉成立了農會,至1927 年,該縣72 個鄉中有66 個鄉建立了農會,農民運動如火如荼,“成為全國農民運動開展得最早、最具特色與影響的地區之一”。

                1927 年,紫金縣成功發動 “四·二六”暴動,并隨后建立了紫金縣人民政府,這使河源成為中共革命根據地、紅色武裝與地方性紅色政權最早建立的地區之一。贛南師范學院中央蘇區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龍說:“無論是以‘人民政府’命名還是從‘蘇維埃’命名來看,包括紫金在內的海陸豐等地是當時全國最早的縣區級革命政權之一。”此外,他認為,大革命時期,河源地區既是東江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有屬于中央蘇區管理的 “中央蘇區縣”,“其地位和影響自不待言”。

          “隱而不彰”有緣由

               正是因為有像河源這樣的具有革命策源地與助推器意義的 “ 地方”,使中共黨史具有了中心——邊緣、主干——分枝組成的宏闊場面與豐富內容。但是,在中共黨史、革命史的書寫中,特別是在社會認知領域,這些歷史卻陷入了本應十分凸顯,反而隱而不彰,本應受重視卻反而有所 “忽略”的困惑。

                分析其中的原因,張玉龍認為有三點:

                一是受中共黨史的書寫方式制約。從上世紀50 年代至80 年代,黨史的書寫特點集中表現為以階級斗爭為主線,以毛澤東及 1949 年后健在的老一輩革命家及其活動為主要內容,此外,大凡與這些人相關聯的人與事也往往成為濃墨書寫的主要對象。比如在對黨史人物的研究上,研究的關注點往往聚焦于在黨的歷史活動舞臺上扮演顯要角色與劃下長程歷史痕跡的人物身上,而那些早期犧牲的人物則相對難以納入應有視野,阮嘯仙等“東江三杰”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二是中共黨史基本以重大歷史事件作為標志,這在不經意間左右著社會的認知與價值評判,而那些未定位為重大歷史標志性事件與人物則往往因此淡出人們的視野。比如,在南昌起義之前,廣東地區包括河源在內已先后有30 多個縣舉行了同樣性質的武裝暴動,但黨史對此卻沒有凸顯。

                三是資料的缺乏與封閉、科學而深入的研究的欠缺也造成像河源這樣在中共早期革命中作出重大貢獻與犧牲的地區難以在黨史上得到客觀評定。

          陳建華會見研討會專家時提出

           從全國視野研究河源

               本報訊13 日晚,市委書記陳建華在市迎賓館與參加研討會的部分專家、學者座談,希望與會專家能通過對我市革命歷史的挖掘、研究,把這段歷史的脈絡梳理清楚,讓這段 “基本被塵封的歷史”能有一個較清晰的歷史定位。

                陳建華說,河源的革命斗爭史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特別是在早期的革命斗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大革命時期,河源人阮嘯仙、劉爾崧等就為廣東早期的青年運動、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作出了杰出貢獻;土地革命時期,河源地區最早爆發了著名的紫金“四·二六”武裝暴動,建立了紫金縣蘇維埃政權和人民武裝隊伍;在此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也為全國的革命斗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指出,在研究“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建設”等問題時,河源的革命歷史都值得專家、學者們好好挖掘、探索。

                陳建華說,河源本地研究力量不夠,沒有正式的研究機構和足夠的人才,資料欠缺,也缺乏用全國性的眼光來審讀河源的革命歷程。因此,希望通過專家們的挖掘、研究,能把河源革命歷史的脈絡梳理清楚,為下一步的研究、弘揚和教育下一代打好基礎。

                與會專家們認為,河源的革命歷史具有典型性,這次,全國各地的黨史研究學者群聚河源,從不同角度對這段歷史進行研究、探討,會有新的發現和成果,對河源革命歷史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的地位也會有新的認識;此外,河源對紅色文化的高度重視,也是把“增強文化軟實力”落到了實處;通過學術研究來推動黨史研究,加強與學術機構的合作,這是一種新的模式,體現了黨委政府“求真務實”的精神,其做法值得好好推廣、學習。

          專家訪談

          理論研討會很具特色

               李蓉(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

                從辛亥革命開始,河源就不乏為救國救民而獻身的仁人志士,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更是涌現出一批追求中國革命真理,自覺接受和不懈努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青年學生和愛國志士,在他們的影響和引領下,河源地區開展農民運動,發展黨組織等都開展得較早,這充分說明了河源在中國早期革命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來,河源對本地革命歷史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挖掘、探源和理論研討,各級黨委也積極配合黨史部門對一大批革命舊址、遺址進行了全面的普查、搶救和修繕,成績斐然,功不可沒。這次又邀請專家教授、革命老同志 200 余人參加理論研討會,堪稱地方黨史工作的一大盛事。此次理論研討會很具特色,就是黨史工作者、專家及高校學者共同研討,實地調查和學術討論相結合。希望此次研討會有新的突破及貢獻。

          珍惜河源紅色記憶

               陳俊鳳(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河源是我省最早建立黨組織、農民協會、縣級蘇維埃政權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區之一。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留下了革命先輩們用英勇奮斗和流血犧牲所書寫的歷史,給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次在河源召開的“紀念建黨90 周年暨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系列理論研討會活動,讓大家歡聚一堂,重溫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用黨的歷史教育和激勵人民,是新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我相信,河源這塊革命斗爭歷史悠久的紅色土地,必將在未來的征程中創造更加輝煌的新篇章。

          本版組稿 謝素德 蔣安春






          上一篇: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
          下一篇:齊聚紅色搖籃里 共話革命策源地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a级韩国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在线观看二区三区午夜|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国产九九久久99精品影院| 玉蒲团之偷情宝鉴电影|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乱理电影不卡4k4k| 金瓶全集漫画1到22回无遮|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欧美日韩**字幕一区|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直播|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杨幂最新免费特级毛片|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五月天精品在线| 美国十次精彩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jizz免费在线影视观看网站|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第一区|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ts人妖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地址| 小雪你好紧好烫好爽|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 chinese男子同性视频twink|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免费一级一片一毛片| 2018天天干夜夜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