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解放前最后一次大會戰的故事
老戰士朱成講述當時三角嶺大會戰的激烈。
口述人:朱成81歲
據史料記載,1949 年9 月,粵贛湘邊縱隊主力和東江第二、三、四支隊1 萬多人,在河源埔前與博羅石壩交界處的三角嶺攔截從河源潰退的國民黨軍196 師1 萬多人。從9 月22 日至24 日,斃傷該師營長以下官兵300 余人,繳獲輕重機槍4 挺,步槍100 余支。這次戰役堪稱河源解放史上最后一次大會戰。
6 月5 日,在市區太陽升一座獨門小院里,原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主力四團通訊班班長朱成回憶了這段史實。
兵力投入超2萬
埔前三角嶺其實是由棺材嶺、中心嶺和杠耙嶺組成的三角形地帶,地形西高東低。過去的三角嶺扼守著河源、博羅兩地的交通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49 年9 月,在三角嶺高地,我軍1 萬多名官兵與敵軍進行了兩天三夜的鏖戰。
“ 敵196 師是國民黨的正規軍,在華南的確是很能打的部隊,裝備精良,還擁有多門火炮,但我軍也不是吃素的。雙方一開火,戰斗就呈白熱化”。朱成回憶說。面對我軍的攻擊,敵196 師、154 師、保五師垂死掙扎,一開戰就組織強大炮火猛烈轟擊三角嶺,并多次發起沖鋒。在敵炮火的轟擊下,我軍一機槍手不幸中彈犧牲,排長李金煥立即接過機槍,躍出戰壕,指揮戰士們向敵猛烈掃射。由于目標太暴露,李金煥被敵人機槍集中火力擊中犧牲。衛生員陳霞為了搶救傷員,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搶救傷員,在搶救一個傷員時,一發炮彈呼嘯飛來,她用自己的身軀撲向傷員,傷員得救了,陳霞卻獻出了生命。
“你去呀,你去!”
說起當年三角嶺戰斗的激烈,朱成至今還記得當時主力四團團長王彪講的一句話“你去呀,你去!”
由于戰斗相當激烈,雙方呈膠著狀態,東江第二支隊主力四團團部有一道撤退命令要傳達給正被敵軍圍困的下屬一個連的曹連長。團部先后派出的三名通訊員在規定時間還不見影兒。這時,按照規定,身為團部通訊班班長的朱成及時向團長王彪報告說,命令沒有傳達到。在前線督戰的團長王彪端著望遠鏡正在觀察敵情,打著興起,頭也不回地說“你去呀,你去!”朱成二話沒說,解下佩槍交給團部,轉身就出發了。
在戰火里摸爬滾打了三年的朱成想,連續派出的三名通訊員都沒有回來,肯定是遇到了麻煩。他悄悄地觀察了一下地形。從團部指揮所到曹連長處,必須要經過一條9 米多寬的河,而河上僅有一座木橋,從橋對面不時有敵機槍在射擊。他分析,三個通訊員一去不返,肯定是在橋上出了事。很明顯,木橋已被敵人火力控制住,沖過去可能性不大。他思考了一下,順著墻角悄悄潛入橋下的水中,一個浮子順利通過了敵軍的封鎖線,勝利地向曹連長傳達了團部的撤退命令。憑借這次勇敢機智,朱成榮獲二等功,獎品是1斤牛肉。
群眾熱情支前
朱成對這件事一直記憶猶新。解放后在老城公園見到四團老團長王彪時,朱成說:“老團長啊,你當時讓我去,是讓我去送死啊,你想想,三個通訊員,沒有一個回來的。”王彪說,“是當時的情況必須讓你去,不過,確實是命令你去的!”說完,雙方一陣大笑。
朱成印象深刻的是,戰斗激烈,當時負責給前線部隊送給養彈藥后勤保障的戰士也尤其辛苦。由于條件異常艱苦,投入的部隊多,負責后勤工作的戰士為給前線戰士煮飯,但是因為找不到足夠數量的鍋,沒辦法之下只好將當地人用來安放先人骸骨的金埕從地下挖出來,用金埕的蓋子來煮飯。當時戰友們戲稱這是“死人飯”。在艱苦的歲月里,一缽“死人飯”已經彌足珍貴。
讓朱成尤為感動的是,埔前、石壩的農民群眾,從戰斗一開始就積極配合我軍作戰。他們給部隊送柴草、糧食,運送彈藥,協助醫護人員救護傷員,掩埋犧牲者的遺體。有的還拿起土槍土炮直接參加戰斗,沖上前線殺敵,和部隊戰士一樣表現出無畏的氣概。
三角嶺大會戰進行了兩天三夜,斃傷敵300 余人,其中一名敵營長被擊斃。我軍犧牲20 多人。三角嶺戰斗結束后,河源宣告全境解放。
本報記者 張濤 整理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