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依托四大優勢助力經濟崛起為“十二五”開好局
一個地區要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關鍵在于對自身優勢的認識把握,并充分發揮。東源的區位、資源、生態和產業優勢怎樣轉變成東源經濟與生態實現率先崛起的“法寶”?“十二五”期間,東源還有怎樣的謀劃?6 月24 日,東源縣委書記成偉明與縣發改局局長邱如東接受了我市媒體的采訪。
依托四大優勢 助力經濟崛起
根據相關規劃,到2015 年,東源全縣生產總值將達到100 億元,這意味著五年后,東源將躋身“百億 GDP俱樂部”,是什么給了東源經濟增長的底氣?成偉明說,是東源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生態優勢以及依托資源優勢形成的產業優勢。
東源是珠三角連接內陸的必經之地,已融入了珠三角2 小時經濟圈,是珠三角地區輻射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另外,她毗鄰市區,市區城市化發展將直接帶動其發展。這是東源的區位優勢。東源的第二、三個優勢是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除了豐富的森林和水資源外,境內還有石灰石、瓷土、瑩石、稀土、花崗石等10 種32 類礦產資源。“十一五”期間,東源縣在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四新” 產業,先后引進了旗濱超白光伏玻璃、南玻光伏封裝材料、國電電力、羅曼蒂克等項目,新材料產業初具規模,從而形成了東源的第四個優勢——產業優勢。
這四大優勢,成了東源經濟規劃布局的依據。依托四大優勢,東源縣將全縣劃分為生態發展區(新港、雙江、半江等六鎮)、工業開發區(仙塘等八個鎮)和資源經濟區(康禾、駱湖等鎮)三個主體功能區,走了一條適合東源發展的生態文明發展與新型工業化相結合的道路。
三大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及發展思路,將確保東源走生態文明發展與新型工業化相結合的道路。成偉明說,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在稅收方面,是在地方一般財政收入。只要東源目前已簽約的項目都能投產,東源到“十二五”期末就能實現“全縣生產總值100 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200億以上,本級財政收入7億元以上”的預期目標。
圍繞發展解放思想 發揮優勢搶抓機遇
能否將四大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成偉明認為,關鍵還要看黨委政府能否搶抓機遇、團結協調、解放思想。因此,“十二五”期間,東源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緊緊抓住發展這個主題,千方百計把經濟蛋糕做大做強。
“解放思想”這四個字聽起來似乎有些空泛,但在成偉明這里,它們卻有著十分具體的含義。“我去年初,曾經到增城、從化學習,參加專門培訓,我們學習的目的就在于找出差距,差距在哪里?我感覺我們與增城、從化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什么才是解放思想,能夠把大項目、好項目引得進、穩得住、發展好就是解放思想。”
實現“十二五”目標 還是要先打好基礎
作為縣域經濟的楷模,東源正以飽滿的姿態為“十二五”開局。談到開局,成偉明自稱壓力很大、責任很大,可以概括為“任重而道遠”。“我們這幾屆黨委政府都還是打基礎,下一屆黨委政府仍是打基礎。”他說。
為起好步、開好局,今年,東源將繼續緊緊圍繞“一湖二園三區四路五大項目”的發展思路,提升萬綠湖生態旅游發展水平,建設好產業轉移園、東江教育科技園,推進工業開發區、資源經濟區、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快東環路東源段、新河大道、越王大道東源段、大環市路東源段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旗濱超白光伏玻璃、南玻光伏封裝材料、東江源溫泉、康泉18 國際生態旅游城等五個大項目建設,力爭在山區縣中實現率先崛起,建設文明富裕幸福新東源。
本報記者 黃曉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