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將在“十二五”期末趕上全市平均水平
紫金縣城一隅。
因沒有國道、沒有高速公路、沒有鐵路,紫金淪為“交通孤島”,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因此大大地減慢。“十二五”期間,紫金提出“追趕跨越”和“融入珠三角”兩大戰略,旨在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
“交通孤島”將如何融入珠三角,紫金將在怎樣的基礎上實現 “追趕跨越”?6 月27 日,紫金縣委書記葉振云、紫金縣經貿局局長彭仕軒及臨江工業園管委會主任黃偉明接受了我市媒體采訪。
完善交通網絡 建設“幸福紫金”
葉振云說,所謂“追趕跨越”和 “融入珠三角”,就是通過踐行“三反”理念,在時間上突破與珠三角地區的階段差異,逐步實現工業的騰飛;通過建立完善現代交通網絡體系,在空間上突破與珠三角空間差距的障礙,融入珠三角經濟發展中,借助珠三角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里累積的力量,帶動紫金經濟社會發展,逐步縮小橫向差距,爭取在“十二五”期間趕上全市水平。
到2015 年,紫金縣GDP 要達到125億元,在“十一五”基礎上翻一番;人均GDP占到全市水平的60%左右。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樣在“十一五”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6億元,趕上全市平均水平。
“追趕跨越”不僅說明紫金離夢想還有一段距離,還意味著她擁有了相當的基礎以及建立在這種基礎之上的自信。
“十一五”期間,紫金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雙轉移”政策,突出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舉全縣之力,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去年,全國專業生產頭孢類抗生素的立國制藥將總部從深圳搬遷到藍塘,成為我市新醫藥產業的龍頭企業;投資4 億元的新泰眼鏡和匯駿光學城建成投產,致力打造亞洲最大的眼鏡制造基地;投資4.5 億元的寶山天鷗礦業已投產,年采選精鐵礦100 萬噸,并正準備上市……這些大項目的落戶與投產運營,明顯增強了紫金工業的主導地位,為紫金奠定了制藥、眼鏡、鋼鐵、五金、電子、農副產品加工等六大產業發展基礎,并將為其“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今年,紫金縣再有6 個省、市重點項目,分別是河源華南城、御臨門溫泉二三期工程、河紫高速公路、紫金縣中山高級中學、立國制藥擴展工程以及龍頭馬奶牛養殖基地,年度計劃投資8.6 億元。目前,各項目建設正循序推進,其中河紫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有望在今年7 月份動工建設。這些項目將有力地支持紫金“十二五”時期的經濟增長。
筑巢引鳳打翻身仗 挖掘文化旅游資源
為優化經濟規劃布局,“十二五”期間,紫金將繼續著力構建“三個主體功能區”,即西部提升帶動區、中部優化崛起區和東部保護開發區。西部提升帶動區以臨江、古竹為龍頭,重點發展工業;中部優化崛起區以紫城、藍塘為龍頭,重點發展商貿旅游和現代服務業,適度發展工業;東部保護開發區以龍窩、蘇區為龍頭,重點保護生態環境和紅色資源,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開發風力、水力、瓷土等資源。
在今年初召開的全市工業產值超千億元動員大會上,紫金有個明確的目標部署:工業產業超百億,增幅達20%。為順利實現這個目標,紫金將西部提升帶動區內的臨江、古竹工業園及中部優化崛起區內的紫城工業園作為“十二五” 時期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目前,這三大工業園內落戶企業已達 109 家,今年還有5 個規模以上新項目的引進任務。下一步,紫金將抓好三大園區的建設,重點抓好臨江工業園的規劃執行、解決好古竹工業園的歷史遺留問題、做好紫城工業園的用地和產業規劃,提升園區的接納能力。
除外源性經濟外,紫金的生態、文化、旅游等內源性經濟也是其經濟社會不可忽視的發展動力。“十二五”期間,紫金將以東部保護開發區為重點,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快文化紫金建設,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發展。
具體來說,就是加快推進蘇區革命遺址群、劉爾崧故居等革命史跡修復工作,力爭5 年內把蘇區鎮建成具有影響力的紅色文化旅游景區,逐步打造成我省紅色旅游名鎮;加大對孫中山入粵始祖開基地的挖掘開發力度,打造以此為主的名人探訪游;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和利用,完善花朝戲的傳承發展機制,打造以花朝戲、客家古民居群點等為主的客家風情游;打造以御臨門溫泉為主的生態休閑游;打造以紫金天光牛肉丸、八刀湯、春甜桔等為主的美食特產游。
本報記者 黃曉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