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化城市
龍川縣城風光
經過“十一五”的發展,龍川縣這個已被聯合國認定為“千年古縣”的地方,乘著現代化建設的東風,呈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十二五”,龍川如何站在嶄新的起點上,實現經濟社會新的跨越?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龍川縣縣長韋欽強率縣工業園管委會主任張波、縣發改局局長黃細友,道出龍川的發展思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實施“雙轉移”為契機,以深圳南山(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幸福工業新城為主戰場,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強力補工業之短,實現第二產業大突破,第一產業大優化,第三產業大發展;到 2015 年,使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至88%以上,形成新興工業與旅游休閑產業主導的產業格局。
“十二五”期間,龍川將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由于工業園起步較晚,引進全國知名企業的難度增大,所以,龍川要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強力補工業之短。
推進新興工業基地建設 培育電子信息支柱產業
“十二五”期間,龍川將重點在 “筑巢引鳳”、“招商引資”以及“培育支柱產業”等三個方面發力。
龍川將繼續加快深圳南山(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的道路、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產業轉移接納和聚集能力,充分發揮景旺電子、宗德電子這些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專業產業,進而實現電子信息產業更高程度的集聚,爭取在5 年內將該園區建設成為電子信息產業重要的研發基地和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工業園。另外,龍川還將加快推進另一個工業戰場幸福工業新城的規劃和建設,重點發展機械制造、現代物流等主導產業。力爭到2015 年,實現園區的工業總產值300 億元以上,創造稅收2 億元以上,稅收收入約占全縣稅收收入的30%。
在培育支柱產業方面,龍川將繼續實施“強企工程”,引導落戶龍川的景旺電子、帝聞電子、興萊制鞋等現有骨干企業增資擴產、轉型升級;推動隆玻新能源材料、景旺新增項目動工建設,加快宗德、利焯等重點在建項目建設步伐,力促早投產、早見效。
做好古縣、蘇區兩大文章 力爭入省、市旅游大格局
龍川縣有兩塊金字招牌:“千年古縣”及“中央蘇區縣”。“十二五”期間,龍川將堅持旅游休閑產業與新興工業并行發展,在強力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做好“千年古縣”和“中央蘇區縣”的文章,把旅游資源整合成以中央蘇區縣和歷史文化名城(佗城)為龍頭,帶動霍山、合溪溫泉、鹿湖禪寺、知青村等景區的綜合旅游格局,力爭把龍川旅游納入全省、全市旅游大格局。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龍川將繼續做好佗城、霍山、七峰山、知青村、鹿湖禪寺等文化生態景區的建設和升級改造工作,抓好佗城供水改造工程和停車場建設;修復和完善革命遺址;全力支持海外華人園建設,完成項目報批和首期征地拆遷;加強旅游景區景點、酒店、旅行社的管理,重點是促進泰華五星級酒店今年竣工營業,提升旅游接納能力;積極開發旅游市場,加大宣傳和促銷力度;促進旅游與文化、體育等產業的融合。
初步形成農業產業化 破解中北部發展瓶頸
龍川以發展農業為主。如何引導生態農業的發展,實現“綠色崛起”,對龍川而言,非常重要。 “十二五”期間,龍川將重點打好兩張牌。一張是“全國油茶示范縣”牌。龍川有著1500 多年的油茶種植歷史,接下來,該縣將爭取每年新增優質高產油茶5 萬畝,力爭到2015 年全縣油茶面積達到 50 萬畝。另一張是“全國特色農業加工基地”牌。該加工基地位于豐稔鎮,規劃面積10 平方公里,首期面積3 平方公里,集加工、貿易、研發、培訓、農莊五大功能。“十二五”期間,龍川將加快其項目報批、征地拆遷和融資工作,力爭5 年內把它打造成初具規模的輻射粵東北聯接京九線的生態新城。
只要打好這兩張牌,龍川的生態農業將發生飛躍發展,中北部發展瓶頸有望破解,而南部以新興工業發展為主、中北部以生態農業發展為主的互補格局更有望形成。
本報記者 黃曉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