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河源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超過8885元
埔前鎮菜籃子工程某蔬菜基地。本報記者 陳仕平 攝
河源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目前全市尚有76%左右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業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尤為關鍵。為此,去年底召開的市委五屆九次全會上,我市正式提出了建設“農業強市” 的發展目標。近日,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市農業局局長葉春球表示,圍繞該目標,該局初步制定了“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建成現代農業強市”的時間表,力爭到 2020 年基本實現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的跨越。那么,“十二五”期間,市農業局將怎樣推進 “三農”工作,促使“農業強市”建設初見成效呢?
將實施“六大戰略”
據葉春球介紹,“十二五”時期,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超151 億元,年均增長在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8885 元以上,年均增長超9.5%;糧食總產量穩定在88 萬噸以上,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為確保各項目標的實現,逐步建成“農業強市”,市農業局將實施 “六大戰略”,即農業產業化戰略、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市場化戰略、加工增值戰略、特色產品的差異化戰略以及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戰略,奮力推進我市的“三農”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為開好局,葉春球說,市農業部門將在10 月下旬或11 月上旬舉辦第二屆河源現代生態農業成果博覽暨農產品交易會,力爭在會上實現招商引資及產品銷售訂貨總額40 億元以上。據悉,經過上半年的積極籌備,市委、市政府已于6 月底將農博會的籌備方案下發至各縣區委、政府,以及市直有關單位。
抓好農業項目建設
葉春球說,農業項目建設是保障農業發展和推動全市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最有效的載體之一。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里,市農業局將扎實推進“三個園區”(河源〈世界〉檸檬園、現代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燈塔盆地國家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四大基地”(廣東河源光伏并網發電綜合農業應用示范基地、省名優特稀水果引種試驗示范基地、農產品物流基地、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示范基地)以及“五大中心”(南方柑桔類水果無病毒育種中心、藍塘豬〈國家級〉繁育保種中心、超級水稻育種推廣中心、蔬菜研發培育中心、花卉育種推廣中心)的建設;全面完成東江上游特色水果產業帶建設任務;同時,大力抓好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省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省現代農業100強等項目建設。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為此,市農業局副調研員甘桂強指出,我市建設農業強市,除要推動農業產業化外,還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步伐!笆濉逼陂g,市農業局將努力實現全市農產品良種覆蓋率達85%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45%以上、農機總動力達73.6 萬千瓦以上的目標,提高農業科技應用水平。
構建農業生態模式
“菜籃子”工程是確保我市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一項重要工程。葉春球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 “菜籃子”工程,除把建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列為今年“十件實事” 之一外,還明確從今年始,每年投入100 萬專項資金用于工程建設。作為相關職能部門,接下來,市農業局將重點發展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一批規;笄蒺B殖場(小區)、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突出抓好“菜籃子”生產能力建設;同時,切實抓好農產品直銷門店建設,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保障農產品供給。
另外,建構農業生態模式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十二五”期間,市農業局將大力支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現代生態養殖業、農村沼氣等清潔能源的發展等,推進我市農村的循環經濟建設。
本報記者 黃曉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