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客串臨時報班員曬班車發車前“秘密”
李伯捷在使用智能站務管理系統。
每天凌晨,當人們還沉浸在夢鄉的時候,我們城市里已經有許多早起的人,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市汽車總站業務部的業務班長李伯捷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伯捷所在的業務班每天要負責給67 條線路、470 多班車報班;此外,還要維護整個車站信息管理的中樞系統,這個系統指揮著整個車站的絕大多數動作。業務部經理張強說,李伯捷所處的崗位可謂是汽車站的“心臟”地帶。日前,記者深入這個“心臟”地帶,體驗了李伯捷的工作。
一天工作從5點開始
清晨4 點50 分,一陣刺耳的鬧鈴聲把記者從睡夢中驚醒。跟李伯捷約好了,今天要去市汽車總站 “體驗”。因為車站最早一班車的發車時間是6 點10 分,所以必須5 點半前去到車站。這時候天還很黑,整座城市尚在睡夢之中,只有兩、三間24 小時便利店開著,馬路上幾乎沒有過往車輛。“沙,沙,沙 ……”環衛工人揮動掃帚劃過路面的聲音在夜里顯得十分清亮。
到了車站,李伯捷第一件事是打開智能站務管理系統,并檢查系統服務器運轉是否正常。這套車站信息管理的中樞系統包括售票、報班、廣播、檢票、駕駛員管理等子系統,如果出現故障,售票員就不能實現電腦售票,車輛就要手工報班,廣播就不能自動向旅客發送檢票上車的通知。正是這套系統讓業務部成為車站的“心臟”。李伯捷是這套系統的“保健醫生”。
業務班的工作時間分兩班倒,第一班是從5 時30 分到12 時。5 點左右,人將醒未醒的時候就起床了,“瞌睡”的狀態很難克服。為趕走“瞌睡蟲”,李伯捷找到了一個“秘方”:一大早用手機播放勁爆的音樂。
班車發車前的“秘密”
很多乘客都不知道在檢票上車之前,車輛要報班,報班就是報班員確認車輛進站載客,并對車輛道路運輸證、行駛證及是否通過安檢等信息進行確認,完成后才允許檢票。
李伯捷和他的同事每天給 470 多班車報班,同時也為470 多班車的行車安全“把關”。將近6 點,第一班開往廣州的客車準備報班。司乘找到李伯捷,說因找不到安全例檢員車輛未例檢但馬上要發車,問能不能先報班。“不行”,李伯捷答,因為客車每天收車后或發班前必須進行例檢,只有通過例檢的客車才可以報班發車,否則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就這樣,直到例檢員完成例檢,他才迅速地給報了班。
熟能生巧,李伯捷給每車報班只要花幾秒鐘時間,極大地縮短了旅客等待上車的時間。
詳細了解了工作流程后,記者做起了臨時報班員。“阿妹,報班,7 點10 分,紫金。”記者連忙接過司機傳來的《安全例檢合格通知書》,然后小心翼翼地在系統中找到班車發車時間、車牌號等信息,確認報班。李伯捷說,報班發生錯誤不僅會擾亂班次困擾乘客,還可能產生經濟糾紛。因而,操作過程雖簡單,記者還是有點緊張,讓司機等了一小會。
“前往紫金方向的旅客請注意,您乘坐的7 點10 分班車,途經黃塘,請您帶好行李物品,到驗票口檢票上車。”很多旅客以為這個十分耳熟的通知是汽車站工作人員現場播報的,其實是報班員確認報班后,由廣播系統自動發出的。
沒有難事,只有瑣事
報班、維護電腦正常運轉是李伯捷他們的主要工作,除此之外,還要負責訂留票、改簽車票、調整票價、聯系加班車輛等,十分繁瑣。半天下來,記者體驗了其中的大部分工作,覺得做起來都不難。聽到記者說出感受后,今年29歲的李伯捷說:“剛進這個部門時,周站長跟我講,這個部門沒有難事,只有瑣事;但小事辦不好,就會影響大事。”咀嚼這句話,確實有道理。
本報記者 黃曉晴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