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醫院實施首例心臟微創手術 5歲患兒恢復狀況良好
本報訊(記者 黃曉晴 通訊員 謝賢生)上周六,河源市人民醫院成功為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5 歲小女孩實施體外循環胸腔鏡下先天性心臟病房缺修補術。這個微創心臟手術在該院尚屬首例。患者小巧玲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已能下床走動。
小巧玲的爸爸高先生說,小巧玲自去年起,經常感冒、發燒,身體消瘦,后在市人民醫院被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最終確診為左心房間隔缺損,缺損大小約為2.5×1.5 平方厘米,需手術治療。因小巧玲當時年僅4 歲,且手術費用不菲,高先生未選擇讓她接受手術。
今年10 月中旬,得知市人民醫院正在開展針對貧困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優惠治療活動且還有2 個優惠名額后,高先生帶著小巧玲再次來到該院心胸外科求治。
據該院心胸外科主任尹海軍介紹,在以往,心房缺的治療方法是用正中開胸進行補片修補。此手術需要鋸開胸骨,切口長達 15~20 厘米,不僅對患者身體損傷大,造成失血較多,且術后容易留下明顯的疤痕。體外循環胸腔鏡下房缺修補術是一種微創心臟手術,相比起正中開胸手術,其術后疤痕小、恢復快。雖此前尚未開展過胸腔鏡體外循環下房缺修補術,但鑒于該院已具備開展的條件,加上高先生擔心大疤痕會對孩子日后的生活造成影響,尹海軍醫生決定為小巧玲行此手術。
通過縝密的術前準備,22 日,主刀醫生在小巧玲的胸腔側邊開了一個6~7 厘米的小口及一個1 厘米的小孔,專業的胸腔鏡器械和微型手術刀就通過這幾個小口,進入心臟部位,對缺損進行補片修補,為小巧玲免除了開胸之苦。
手術約3 個小時后順利結束。術后的第2 天小巧玲就能進食,并轉出重癥監護病房。25 日,醫生已為其拔除引流管,其已能下床走動。目前,小巧玲各項生命體征正常,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