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起我市中小學不再放農忙假
在農村的收割時節,孩子們也會到田間幫忙。
浸在秋風中的稻谷泛黃了,在往年,這個時候,我市農村中小學就要放農忙假了,但今年秋季學期,不少學校已經收到不再放農忙假的通知,因為5 月20 日頒發的《河源市2011-2012 學年義務教育階段全日制學校校歷》上已經沒有了農忙假的安排。
結合實際取消農忙假
在以往的學年里,市教育局制定的校歷上都會有這樣的說明: “教學時間中,安排2 周時間作為機動時間,農村初中、小學可安排一周農忙假,具體時間各縣區教育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安排,縣城、市區初中、小學不放農忙假。”但已報省教育廳備案的2011-2012 學年義務教育階段全日制學校校歷上對教學時間的說明只為:“全學年52 周,其中教學時間(周一至周五)為39 周,上課時間為35 周(初三33 周)”。
市教育局局長蘇暉說,農忙假不是一項具體的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是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安排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外出務工,農村耕作已逐漸減少,而早前教育局就經常接到家長關于農忙放假期間學生無人監管、處于“放養”狀態的反映;小齡學生又很少能參加田間勞動。基于這些考慮,市教育局決定從2011-2012 學年起在全市中小學取消農忙假。對于取消農忙假的依據,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主要依據的是省教育廳的《關于嚴格執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規范義務教育學校校歷和作息時間的通知》(粵教基〔2008〕 56 號)及省廳今年的“口頭通知”。
個別教師家長有異議
只要在網上稍加搜索,確實可以發現有不少市民建議取消農忙假。例如,2008 年11 月12 日,市民曹小靈致信市教育局,稱“隨著農村的發展,土地越來越少,學生放農忙假也不知它的初衷意義何在”,建議教育局“取消農忙假期,把時間投入到學生的教育中去,真正提高農村的教育素質及教學水平”;2010 年6 月23 日,市民劉先生去電市教育局反映:每年放農忙假,學生在家難以管理。
取消沿襲了幾十年的農忙假出于順應民意的考慮,但其忽然被取消,仍引起了異議。
網友“小鳥伊人”就以農村教師的身份在我市一些論壇發帖稱 “在很多農村,尤其是山區學校的教師,還一邊教書,一邊耕田的”,并指出取消農忙假將增加農村教師的負擔。紫金縣柏埔鎮良洞小學的校長馮志威也說,學校的8 名教師中仍有2 名教師家里種了田,不放假,就不能回去幫忙,但這個影響是有限的,影響最大的還是學生。他說,良洞小學目前有100 多名學生,多數學生的父母都外出務工,家里的田地由祖父母耕種,如果農忙放假,學生們就可以幫祖父母一把。東源縣黃村中學的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在河源農村地區,農忙假依然有延續的必要,雖然取消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但有些農村家庭確實需要孩子回家幫忙,取消農忙假利小于弊。
不過,幾位教育工作者均表示,對于這一規定,多數農村學校和學生家長是平靜接受的,自己所在的學校目前尚未接到家長的反對意見。“畢竟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家長還是可以理解的。” 對于取消農忙假引起的異議,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大部分省市已經取消了農忙假,河源在這方面的舉措算是比較晚的。今年畢竟是取消的第一年,有個別教師和家長不習慣是正常的。
既然存在異議,往后,對于個別確實有需要放農忙假的農村,規定是否有可能做出區別對待?上述工作人員說,若區別對待,將會產生假期管理的亂象;往后,市教育部門還是根據省的有關規定,對義務教育階段全日制學校的教學時間做同一規定、統一管理。
本報記者 黃曉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