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大道讓我倍有面子
講述人:鄧勇強
職業:企業總經理
因在深圳、河源兩地設有公司,作為河源人的我每月都來回跑幾趟。從去年世客會前開通了迎客大道后,我每次回家都有了一種新感覺:回家的路真好!
高速公路市區出口路段是人們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迎客大道開通前,每次回家都在城北站那時還叫河源站下高速進入市區。進入市區的道路凌亂,狹小,七彎八拐,高峰時段還常塞車,與深圳等大城市靚麗的出口反差很大,讓我曾經感覺很不爽。有時企業的朋友相約來河源,看到出口的道路稱河源好像是一座小縣城,自己的心就像被針刺了一下。商界朋友對河源的第一印象不好,自己往往要花費更多的功夫,才能將生意談成。那時就想:何時河源的高速出口也能像大城市一樣靚麗,有文化、有品味,讓異鄉人回家有面子。
迎客大道的修建,我的愿望終于實現了。感謝市委、市政府的英明決策,修建了這么好的一條路。世客會后,我還特別邀請當時稱河源是小縣城的朋友來河源。一進入桂山大道的高速出口,就讓朋友眼前一亮:真的有點不認識河源了。粵贛高速出口的“河源站”“中國紅” 的設計,營造出熱烈的迎客氛圍,沿途是五彩繽紛的植物,利用植物的色彩花期進行造景,形成春絢、夏艷、秋燦、冬盈的景觀效果,讓人對河源城真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迎客大道與濱江大道相連接,開辟了一條由西南向東北的線路及粵贛高速進入市區中、東部的新通道。如今越來越多的河源人和外地客人從這里進入市區,這條路就像市區這個“大客廳”里的一條“走廊”,成為一個展示河源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座城市的容貌的改變,能增強市民的自信心。第一次通行迎客大道時,我確實有市委書記陳建華所說的“從此天下無人小河源”的感覺。如今,每次回家,我都必走迎客大道,說來也奇怪,迎客大道開通后,每次帶人回家談生意都特別順利,真是回家的路真好。
背景:河源迎客大道是我市中心城區干線路網“六縱十三橫”中的重要一 “橫”,位于市區南部,起于粵贛高速公路桂山出口,終點與濱江大道相交,全長4.2 公里。項目按一級公路兼城市Ⅰ級主干道標準建設,設計時速60 公里,雙向6 車道,瀝青混凝土路面,路寬100 米,設粵贛高速桂山互通立交和西環互通立交兩座,總投資約7.95 億元。
作為展示河源城市形象的一個重要窗口,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迎客大道的景觀建設。在借鑒和分析廈門環島路,深圳深南大道、濱海大道等國內道路景觀成功典型后,道路設計方提出了見山、見水的設計理念,根據路網規劃和城市規劃定位,對中央綠化帶、人行道、側綠化帶進行合理景觀美化,形成“綠色長廊”。
本報記者 黃仕忠/文 譚興孚/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