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
既是謠言,大膽擊碎
身處以微博為典型應用的即時網絡時代,應對謠言,我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時、全面、響亮地說出事實。對能確定的謠言,須立即辟謠,用事實告訴公眾真相;對非謠言或部分真實的傳言,本著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的原則,立即整改,誠懇道歉,承諾查清事情原委,嚴肅處理,及時公布;對一時無法確認是否是謠言的傳言,必須承諾公眾,將立即核查事件真相,盡快公之于眾,擠壓謠言空間。
來源:人民網作者:蒲紅果
不宜立法懲處見死不救
見死不救不是法律問題,而是一個道德律的問題,正如見義勇為或助人為樂屬于道德范疇而不屬于法律范疇一樣。你可以提倡見義勇為,反之也可以譴責見死不救,但不能因為見死不救便訴諸法律。畢竟見死不救這一行為固然不善,但不是惡,至少它沒有侵害他人的任何權利。這時法律如果出動,不僅是逼人為善,而且直接侵害了一個人可以不為善的權利(須知,在法律面前,不為善必須強調為一種權利,它屬于人的自由選擇)。
來源:南方網作者:邵建
拆不了違章建筑未必是壞事
河北保定一家酒店被列為違章建筑,保定市市長、副市長都作出了批示,要求拆除。然而8 個月后,違建仍未拆除。其實,在一個城市里,有一棟市長拆不動的建筑,未必是壞事。既不能說明這個地方的市長軟弱無能,也不能說明某個地方的“最牛”建筑者敢于挑戰政府權威。相反,在關系到公民權利的拆遷面前謹慎行事、尊重法治、有所敬畏的政府,才更值得尊敬。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劉暢
欄目主持: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