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醫院院長“曬”成績單
▲市人民醫院新院建成后,極大方便了市民就醫。本報記者 胡青松 攝
▲2006 年5 月,市人民醫院新院原址。
講述人:唐國智
職業:河源市人民醫院院長
2006 年3 月,我來到河源出任市人民醫院院長一職,恰逢醫院百年。歷經百年風雨滄桑,醫院自然留下了許多歲月的“痕跡”。這些“痕跡”對于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而言可不是能撫慰心靈的 “良藥”。讓病人有一個舒適的醫療環境,是當時我所愿。市委、市政府也是一樣的心思。
3 年之后,醫院終于要“搬家”了,這個新“家”可謂是五星級的:占地總面積 13 萬平方米,按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規劃建設,總床位數為1000張。
按計劃,搬遷早上7 點才開始,但許多醫務人員凌晨5 點就趕到了醫院,多個政府部門也派出工作人員幫忙。800 多名醫務人員、270 多位病人,僅用了3 小時20 分鐘就全部轉移完畢,比原來預計所需的時間足足縮減了半天。
遷入“新家”,大伙心中都有一股再創一番新天地的勁頭。而市領導又適時提出了對我院的要求:創建我市首家三級甲等醫院。
創“三甲”,不是走走形式,而是要實實在在地讓病人感受到醫療水平的進步。提升醫療水平,關鍵在人才;沒有人才,談一切都是空話。于是,醫院下重本引進外來人才,與此同時,原有人員也開始集體“跑步前進”。現在,醫院已有將近 160位高級人才,而在2007年,僅33位。
醫院變成了人才棲息的“梧桐樹”,悠久的歷史與前瞻尖端的醫療技術得以在此融合相生! 由這些高級人才率領的一個個創新團隊在互相較著勁追趕著各自領域的醫療科技前沿!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體外循環胸腔鏡下先天性心臟病房缺修補術、后路雙開門自體棘突植骨融合術……院內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數量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單今年就有50多項。
回顧過去5 年,我院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不過,千變萬變,最讓我高興的還是老百姓對我院與日俱增的信任。這并不是空口說白話,有數字為證:目前,我院的住院人數由過去的300來人提高到 800多人;日門診量早已上千,最高峰的一天達到了1800 多人次;每天有30 多臺手術在院內進行。如果不是對我院有足夠的信任,病人就不會選擇到這來就醫。
藉世紀厚積之力,承百年進取之魂。我院將更堅定地朝創“三甲”這個目標邁進。
背景:
河源市人民醫院創建于1906 年,是我市目前唯一一間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三級醫院。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2009 年4 月,該院遷入位于新市區西緯十四路與文昌路交會處的新院。在短短兩年半時間里,該院已實現了技術、管理、服務的新跨越,以龍頭作用帶動了我市整體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目前,該院正在籌建包括內科大樓在內的二期工程;二期投入使用后,將正式申報“三甲”驗收。
本報記者 黃曉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