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蔬菜是這樣種出來的 記者在古寨有機蔬菜基地體驗生活
記者體驗摘蔬菜,過了回現代菜農的癮。
本報訊(見習記者 周秦)提起有機蔬菜,人們多會想到營養、安全,更會意識到不菲的價格。好而貴自有其道理,但對于有機蔬菜的種植,市民可能并不熟悉。11月 25日,記者來到和平縣古寨鎮前程村,體驗種植有機蔬菜的苦與樂。
記者干活不給力
小河靜靜地流淌,低矮連綿的山排在兩旁,這里遠離塵世的喧囂,偶爾有摩托車經過。在河岸一旁的開闊地,7 、8 位農婦正忙碌著,這里就是前程村有機蔬菜基地。村主任帶記者來到體驗基地,因為沒有經驗,記者拜農婦梁大姐為師,跟著“梁師傅”學松土。拿到鋤頭后記者想,像這種純體力活,小伙子豈能干不過她們。于是,記者便不由分說地干了起來。
相比記者的一鼓作氣,她們并不著急,每隔5 分鐘還會停下歇一歇。10 分鐘后,記者已經氣喘吁吁,累得坐在地上。回過頭發現,自己挖的土塊大小不一,土塊又被自己踩嚴實了。
“你是邊挖邊踩還是邊踩邊挖?你這得返工,重挖一遍哦!” 梁大姐笑著說。
記者只能回到起點,怎奈越干越累,心里打起退堂鼓。“挖土和呼吸要保持一致,有節奏才不會累。腳更不要亂踩,最好脫掉鞋子。別看只是體力活,也要掌握技巧!”梁大姐說完,一旁干活的農婦哈哈大笑。隨后,梁大姐只能幫記者返工。
剛剛記者干的只是松土的活兒。接下來還要碎土、挖排水溝劃分菜畦、撒石灰和雞糞再翻土、最后耙平整等過程。“松土之后,接下來的活兒需要點技術,弄不好就會影響菜的味道。”
勞動果然最有滋味
農婦們在菜地干活一天工資 50 塊錢,從早上7 點直到下午6 點。回家還要自己做飯、干其他家務。“我們既沒文化也沒技術,但種菜誰不會呢?我在家也不用花錢, 50 塊錢就是純收入,比我老公賺得都多呢!以前在家閑著,胃口、情緒都不好。種菜雖然很累,每天卻很充實。”梁大姐高興地說,“每月工資1500,沒事就來基地干活,一年下來能賺1 萬多塊,全給孩子們存著。”梁大姐坦言,老公沒什么技術,在外面混不開更賺不到錢。所以,她希望兒女努力念書,考上大學改變命運。
經過一上午的忙碌,記者基本掌握了翻土、澆水技術。臨近中午,村主任邀記者下地摘蔬菜中午食用。
“菜心用手指掐,連根拔會影響生長。奶白菜用刀片割,根部還能發芽生長呢”。在村主任的介紹下,記者才明白:原來摘菜也很有講究。
吃飯時,早已饑腸轆轆的記者,吃著自己摘的有機蔬菜,果然清爽可口和有淡淡的甜味。村主任問記者:“第一次種菜,感覺怎樣?” 記者感慨:有機蔬菜不僅材料講究,更需要勞動者細心投入,深刻感受到了“勞動最有滋味”。
延伸閱讀
有機蔬菜由于沒有受殘留農藥的危害,營養價值高且保存時間長,不易腐爛,在大城市中深受市民的喜愛。一些專家分析認為,有機蔬菜是國際公認的無污染安全食品,是未來蔬菜種植的發展方向。有機農業在歐、美、日等發達地區和國家發展很快,中國的有機蔬菜種植才剛剛起步。打造全程產業鏈并采取直送的模式,如果確實能夠縮小與傳統農產品的價差,可能將對百姓的菜籃子產生深遠影響。據了解,我市將新建6 個高標準有機蔬菜生產基地。
見習記者 周秦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