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應邀參觀我市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
昨日上午,應市委書記陳建華的邀請,20 名網友代表參觀了廣東漢能、河源理工學校、永福農貿市場等近幾年我市的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網友們表示,以前只是從材料、數字、會議上看到河源的發展與變化,而這次的實地參觀,讓他們對河源近幾年的發展從理性認識轉變成感性認識,印象更深刻,對河源今后發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談工業
對今后的發展更有信心
乘車去市高新區,沿途經過中興通訊(河源)基地,看著正熱火朝天的工地,讓人覺得這個冬日的早晨有了春天般的勃勃生機。“河源的發展十分給力呢。”網友“原野”說。
進入高新區,筆直的道路兩邊是一棟棟整齊排列的廠房,綠樹成蔭,花開正盛,網友們都很興奮。在參觀了廣東漢能等企業后,“原野”說,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強調“打基礎,謀長遠”,堅持科學發展,我們在高新區就切實地感受到了它的成效,“高新區的建設起點高,發展的規模讓我們感到非常震撼。”
讓網友們最高興的是,工業的快速發展并沒有破壞這一片青山綠水。“跟家里的井水差不多啊。”在城南污水處理廠,看著處理后的污水干凈清澈,網友呂澤雄忍不住贊了一句。
【旁白】:市高新區是我市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和城市副中心,截至目前,共引進工業項目 165 個,投資總額540 多億元,已形成手機為主的電子信息、精密模具為主的機械設備制造和太陽能光伏三大產業,是“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和全球四大模具制造中心之一。
談教育
“小財政辦大教育”的智慧
站在河源理工學校的觀景臺上俯瞰四周,是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卷:近處,綠樹掩映下,一棟棟各具特色的教學樓與湖山相依,樓宇間的廣場上,嶄新的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宛如規尺畫成,井然有序;稍遠處,市博愛學校、市衛生學校新校區正在破土建設,施工車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教育有了希望,河源就有了希望。”市教育局局長蘇暉的話,讓網友們紛紛點頭贊許。“這里有山有水,真是個學習的好地方。” 網友“雅彬”說,在河源這樣欠發達的地區,有這么好的一個教育環境,讓人感到很震撼。
網友們表示,這幾年河源教育突飛猛進的發展,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小財政辦大教育”的遠見和智慧。“如果政府今后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那么,要實現教育強市的目標就指日可待了。”“情暖槎城”說。
【旁白】:近幾年,我市將教育放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財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投入到教育發展中。其中,投入28 億元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占地 10 平方公里的東江教育城已拔地而起,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中小學教師工資福利待遇“ 兩相當”。目前,全市已有各級各類學校1741 所。
談農貿市場
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數
永福農貿市場內,蔬菜、肉類、家禽區布局科學,市場內通透敞亮,地面干凈整潔,與原先臟亂差的“老面孔”截然相反。
“我家住在火車站附近,每天都會走一段路過來買菜,因為這里環境挺好的。”網友“羈絆”說。呂澤雄對這幾年市區農貿市場的變化也感觸頗深,他說,以前不但市區亂擺賣很嚴重,而且市場不足,老百姓買菜難,買菜貴,“市場的擴建和規范化管理,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和健康指數。”
【旁白】:2009 年以前,市區共有農貿市場18 個,但大多建于上世紀90 年代初,規模小,設施陳舊,配套滯后,而且自1994 年以來已長達15 年未重新建設和改造一個市場。2009 年開始,我市啟動市區農貿市場三年規劃建設和升級改造計劃,投入資金3.6 億元,規劃新建農貿市場9 個,升級改造市場16 個,重建市場2 個。
網友建言
把老百姓的心聲放進心里
在參觀過程中,網友們對這幾年我市在經濟、民生建設上的“給力”表現給予了很高評價,也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原野”說,希望以后河源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也能一如既往地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讓每一個河源人更有幸福感。
“雅彬”希望政府加大對鄉鎮教育的重視,加強對這些地區的師資力量培訓和軟件建設, “很多農村學校有了電腦,卻缺少專業的老師,讓電腦教學無法開展。”
呂澤雄說,政府要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多建點學校;此外,要多渠道地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返貧”的問題,對一些醫院的收費進行規范。“政府要繼續大力支持民生,多解決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人民政府為人民服務,把老百姓的心聲放在心里。”
本報記者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