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群眾事務黨員代辦制惠及百姓 村民辦事心里有底
“這幾年,市里推行農村群眾事務黨員代辦制度,我們省了不少心,辦事心里有底,也不怕事被耽擱。”談起農村群眾事務黨員代辦制,紫金縣黃塘鎮村民張仲宏深有感觸。
張仲宏告訴記者,他此前想到鎮里去領取低保金,但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當上黃塘村村支書了解情況后對他說,“這事你不用去跑了,讓村里的黨員幫你來辦。”果然,當天村里的代辦員就幫他把低保金從鎮里領了回來。
2008 年以來,我市就針對全市農村地域分布廣、村民居住邊遠和群眾辦事不便等較為突出的現狀,結合農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造性地提出組織實施“農村群眾事務黨員代辦制”,將老百姓辦理最多、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項,全部由代辦員全程代理。當年 1 月,在紫金縣黃塘鎮錦口村開始試點;當年12 月下發通知,以“三級試點,全市推廣”為方法,要求在全市農村全面推行《河源市農村群眾事務黨員代辦制度》。
過去,由于對機關情況不熟悉、對所辦事項程序不了解,群眾走錯門、辦錯手續屢有發生。一些復雜事項由于牽扯到多級多個部門,而讓群眾感到無所適從。
實行農村群眾事務黨員代辦制后,整個辦事流程由受理、承辦和回復三個環節組成:群眾到受理室提出辦事申請;代辦員負責全過程辦理,將材料轉給相關部門,按承諾時限辦理;承辦事項辦結后,經具體代辦人簽字,將相關材料移交給全程承辦人并通知申請人。
黃塘鎮書記葉樹知說,“農村群眾事務黨員代辦制”的推行,變 “群眾跑路”為“黨員跑腿”,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不僅有效地解決了群眾“辦事難”的問題,還促使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為使為該項工作高效運轉,我市還健全了服務機構和網絡,在村辦公樓設立代辦站,掛牌辦公,并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站長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實行村干部輪流值班制,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值班,負責接受、登記、處理本村代辦員遞交的群眾委托代辦事務。
據悉,這項工作日前在參與全省首屆組織工作“十大品牌”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十大品牌”之一。
本報記者 吳志堅 通訊員 李巧濃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