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為農民鋪設增收路子 一養豬戶年入30來萬元
任士偉是東源縣仙塘鎮小有名氣的養豬戶。從豬場打工仔到辦起自己的養豬場,他有著十幾年的養豬經驗,也經歷過不少挫折。近日,他告訴記者,以前養的是潲水豬,最多時一年有三四百頭,碰上肉價高、行情好,自己可以賺個十萬八萬,若是市場不好,那一年就基本算是白做了。
直到2008 年底,他無意中獲悉,廣東瑞昌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東源玉井豬場可以和當地農戶合作,提供種苗、飼料以及技術支持等等,甚至可以包銷。任士偉心動了,瑞昌公司的養豬場豬質量好遠近聞名,而且包銷售等于解決了自己的后顧之憂。于是,他很快與玉井豬場達成了合作意向。
兩年下來,他的養豬場規模越建越大,現在一年大約有800 多頭豬。“今年行情不錯,按市場價估算,一頭120 公斤左右的豬利潤大概是400 多塊!比问總ヅd奮地告訴記者,今年大約可以收入30 來萬元。
生態養殖已成規模
據了解,作為我市養殖行業首屈一指的企業,瑞昌走了公司+基地這種高端產業化發展和生態養殖這兩種模式,在保障產品高質量、高標準的同時兼顧生態與環保,因此被省農業廳譽為 “瑞昌模式”,在全省推廣。
在東源縣燈塔鎮玉井村豬場,記者看到,這里并沒有動物糞便隨處可見和污水橫流的場景。原來,豬場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化的原則,采用國內最先進的環保工藝,采用生物方式處理污水,即糞水分離→酸化均質→厭氧(沼氣)→厭氧氨氧(ABR)→好氧(SBR),建設糞污處理設施。養殖場按清潔化生產的要求,項目工藝流程遵循生態理念,污水經先進的治理工藝治理后,成為無毒無害的有機肥,泵送到林地噴灌,形成“豬-沼-林” 生態模式。
據了解,我市大力發展現代生態畜牧業,生態養殖已形成規模,目前有50 多家規模養殖場獲得國家扶持,完善了包括糞污處理、豬舍標準化改造以及水電、道路、防疫等配套設施建設,使大部分規;B殖場實現了達標排放和零排放。培育了一批畜牧方面的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了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供港冰鮮肉和冰鮮雞加工廠,打造了瑞昌供港活豬、“溫氏瑞昌”供港冰鮮肉、匯先豐供港冰鮮雞、義容有機鴿、伊勢雞蛋等一批畜禽產品綠色品牌,形成了一個畜牧產業生產加工基地。
堅持打“生態理念”王牌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路子,堅持打 “生態養殖”牌,推廣各種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條 “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新型畜牧業發展路子。據市農業局畜牧獸醫局統計,今年第三季度,我市畜牧業生產保持上半年的良好形勢,各項指標持續穩步增長,其中畜牧業產值23.01 億元,同比增長33.6%。
據介紹,根據自然資源實際分布情況,我市劃分了北部草食動物養殖區、中部生態養殖區、城郊畜產品加工區和南部特色養殖區等若干片區,并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前提,大力發展精品畜牧業、現代畜牧業、生態與健康畜牧業及綠色畜牧業,圍繞優勢畜禽產業和大宗畜產品,發展生態型、外向型、加工型產業,努力提高畜牧業效益。
同時,我市在畜禽養殖業發展中,著力構建循環利用系統,實現畜牧健康生態養殖,達到了循環利用、零排放的目的,在減少農業生產對水體影響和廢物管理方面起到了示范推廣作用。比如沼氣的建設和推廣。我市還通過下發《河源市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方案》,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力度;嚴格執法,切實加大對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市場監管力度等措施,治理農業污染。
本報記者 黃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