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第六次黨代會隆重開幕
昨日上午,市領導何忠友、彭建文等到翔豐國際酒店親切看望出席市第六次黨代會的黨代表,勉勵他們集中精力開好會議,圓滿完成好大會的各項任務。今天,市第六次黨代會將隆重開幕。
本報記者胡青松陳仕平攝
本報訊(記者 謝素德)在全市共產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中,中國共產黨河源市第六次代表大會今天將在市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昨日下午,大會召開了預備會議,通過了大會議程,大會主席團成員、秘書長和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名單。
今日上午,市委書記何忠友將代表中國共產黨河源市第五屆委員會,在大會開幕式上作《堅持科學發展,推進“三大崛起”,為建設幸福河源而努力奮斗》的工作報告。
本次黨代會是我市在加快推進崛起進程、全面建設幸福河源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市委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大會將認真總結市第五次黨代會以來的成就與經驗,進一步明確河源未來五年的奮斗目標、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對統一全市人民思想、凝聚各方力量,推動河源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選舉產生新一屆市委常委會和市紀委常委會。
市第五次黨代會以來,五屆市委班子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發展理念、“生態優先、加快發展、注重民生、構建和諧”發展方針和“ 依托珠三角、服務珠三角、融入珠三角”發展戰略,堅定踐行 “三反”理念,扎實推進“七大建設”,著力構建“十二大體系”,精心栽好 “六棵樹”;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科學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萬眾一心營造發展“小氣候”,全力推進“三大崛起”,勝利完成市第五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開創了科學、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為在全省山區率先崛起邁出了堅實步伐。
回顧過去5 年,成績來之不易,探索充滿艱辛,經驗彌足珍貴。本次黨代會將為河源的未來發展謀篇布局,將引領全市360 萬人民,向著堅持科學發展,推進“三大崛起”,全面建設幸福河源之路前行,將極大地鼓舞民心。本次黨代會必將開成一次開放民主、凝心聚力的大會。
滿懷豪情話崛起眾志成城繪藍圖
紫金縣委書記陳榮卓
陳榮卓:建設“三大主體功能區”
推進富縣強鎮,壯大縣域經濟,是這次黨代會的重要議題之一。紫金縣縣委書記陳榮卓表示,紫金在發展縣域經濟方面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隨著河紫、東環兩條高速公路的建設,紫金各個鄉鎮均可大展拳腳,因此,紫金在做強做大現有工業園區的同時,還將全力搞好鄉鎮經濟小區開發,以壯大發展縣域經濟。
陳榮卓表示,紫金在發展縣域經濟方面,將立足全縣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全力構建西部提升發展、中部優化發展、東部保護發展“三大主體功能區”。
西部提升發展區以臨江、古竹為龍頭,發揮其臨近市區的區位優勢,著重以“四新”產業為方向,整合臨江、古竹工業園,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全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商貿物流產業,構建主導產業突出、產業聚集水平較高的“新型工業和物流商貿發展區”。
中部優化發展區以紫城、藍塘為龍頭,高起點、優規劃辦好紫城工業園,建設“藍塘新城”,重點發展資源型加工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完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營造宜居宜業的環境,構建以紫城、藍塘為中心的“生產生活區”。借助河紫高速公路建設、省道惠水線、河紫線上等級改造和惠州乃至珠三角的輻射帶動,打造臨江古竹、紫城、藍塘“黃金三角帶”,實現中西部“雙核”驅動,形成“金字塔”發展格局,拉動縣域經濟大發展。
東部保護發展區以龍窩、蘇區為龍頭,突出區域特色,重點保護生態環境和紅色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紅色旅游,適度發展農副產品、瓷土、石材等資源型深加工業,構建以龍窩、蘇區為中心的“生態紅色保護區”。
和平縣青州鎮鎮委書記鐘漢標
鐘漢標:鄉鎮“創強”關鍵在人才
青州鎮是今年和平縣創建教育強鎮工作的三個試點鎮之一。該鎮鎮委書記鐘漢標在接受采訪時反映,在“創強”過程中,雖然各個鄉鎮的教育硬件設施都得到了極大改善,但軟件仍亟需提升,而如何吸引、留住高素質人才是關鍵。
自2008 年以來,青州鎮通過多方籌措,投入資金500 多萬元,新建了教學樓、宿舍樓、學生食堂等。網上評價說,“這是在最貧窮的地方,用最多的錢來辦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通過“創強”,全市各鄉鎮的教學環境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先天條件不足,一些地方的人才流失很嚴重,也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鐘漢標說,在鄉鎮學校,幾乎沒有高級職稱的教師。
“我們下一步就要考慮怎樣吸引、留住高素質教師,讓他們在這里安居樂教。”鐘漢標說,這也應該成為今后政府在“創強”中的主要任務。
東源縣船塘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張惠娜
張惠娜:要重視基層醫務人員培養
作為一個長期在基層為群眾提供服務的醫務人員,東源縣船塘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張惠娜希望,政府要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養力度,讓群眾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據張惠娜介紹,隨著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擴大,在鄉鎮,老百姓看病的費用報銷已達到 75%,基本已不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基層醫務人員素質不高,卻成為群眾反映最多的新問題。
由于基層醫療機構待遇差,要想引進、留住高素質的人才很困難。張惠娜說,該衛生院有醫務人員130 多人,但沒有一個高級職稱的人才,具有中級職稱的也只有6 人,這種狀況,在基層衛生院普遍存在,“人才流失也很嚴重,一些本科生沒待多久就跑到市縣等條件更好的醫院去了。”
她說,政府要重視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培養,提高鄉鎮醫務人員的待遇,這是留住人才的關鍵。
和平縣大壩鎮黨委書記葉明亮
葉明亮:希望多關心山區發展
對于這次黨代會,和平縣大壩鎮黨委書記葉明亮說,他最關心兩個問題:山區怎么發展?發展的成果怎樣惠及到老百姓?
葉明亮說,這幾年河源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大壩鎮在“富縣強鎮”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該鎮已引進了一個總投資30 多億元的新型建材工業基地,此外,已簽約建設的粵深鋼螺紋鋼生產項目預計明年3 月可投產,產值可達30 億元。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大力支持山區鎮發展這些節能減排的大項目。
要讓發展成果惠及到山區百姓,除了用大項目帶動群眾致富,也要在經濟發展中保護好山區的青山綠水,讓群眾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葉明亮說,大壩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他們寧可犧牲一些發展機會,發展得慢一些,也會堅持“生態與發展相結合”的戰略不動搖。但,對于山區縣、鄉鎮為保護環境做出的經濟“犧牲”,政府應在資金、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
紫金縣紫城鎮上澄村村支書葉愛蘭
葉愛蘭:加大對貧困村扶持
紫金縣紫城鎮上澄村村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葉愛蘭是第一次參加黨代會,她說,自己的心情十分激動,也對黨代會的召開充滿期待。
參加這次黨代會,葉愛蘭的一個心愿是,希望政府能加大對貧困村的扶持力度。
據了解,上澄村是一個縣級貧困村,全村 1700 多人,人均年收入僅4000 多元。但是,該村土地、水和勞動力資源豐富。葉愛蘭說: “我們一直在努力引進一些項目,以項目帶動村民脫貧。”
她有一個設想,即利用該村豐富的水力資源引進一個電站項目,“如果建好了電站,不但可以為村里帶來收入,村民也可以做一些種養項目,更快脫貧。”
東源縣葉潭鎮葉潭中學教師劉素霞
劉素霞:社會應多關注留守兒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東源縣葉潭中學的老師劉素霞說,希望黨代會上能有更加具體的教育措施出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劉素霞告訴記者,她所在的葉潭中學有 1400 多名學生,雖然沒有全面地統計過留守兒童所占的比例,但每次開家長會,一個60 人左右的班級,大約只有一半家長參加,而來開會的很多家長中又有不少是爺爺奶奶們。為了讓留守兒童們能受到好的教育,老師們只能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心理輔導,“但家庭關愛的缺失,卻讓我們無能為力。”
劉素霞說,大多留守兒童問題都比較多,如行為舉止不禮貌,愛說謊,大手大腳花錢,沉迷于網絡,厭學,有些學生甚至為了欺騙老師謊報自家的聯絡電話,“這些兒童如果得不到更多的關愛,進入社會后容易成為問題青年。”
她希望,社會各界應多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有比較健全的機構能夠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只有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留守兒童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