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遍家園高樓矗山川
登上位于中山公園的電視塔,可俯瞰紫城全貌
個案報道
標題:擴建中山公園為居民添錦繡
關鍵詞:公園擴建
人物:羅楚明
身份:紫金縣紫城鎮安良居委會居民
連日來,到紫金中山公園晨練、散步的市民發現,公園擴建改造的首期工程即將收尾,昔日的小公園即將變成紫金百姓的大游園。
中山公園位于紫城鎮,前臨秋香江,遙對紫金山,登電視塔,可俯瞰紫城全貌及遠近山川形勝。徜徉于中山公園內,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心里充滿溫馨的感覺,公園成了許多市民每天必去走走的地方。羅楚明家住在中山公園附近,幾乎每天都要到公園內晨練或散步,對中山公園有著很深的感情。他說,一天不去公園走走,心里就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感覺空蕩蕩的。但隨著紫金縣城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中山公園開始人滿為患,到了飽和狀態。
公園歷史久,人文氛圍厚
縣規劃建設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山公園原園址設在紫金山上,于民國24 年(1935 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所建,1986 年遷至現址,是紫金縣最早的大型公園。 2001 年9 月起縣政府投入200 多萬元,對中山公園進行山體造型、綠化、道路、路燈等建設改造。2004 年底,建成環山水泥路及2000 平方米的停車場,山頂建有占地3500 平方米的廣場,由彩色水泥預制磚鋪設并設置石凳方便市民休閑游覽。園內花木扶疏,綠樹成蔭,綠化植被面積達4.5 萬平方米,種植風景樹 1600 多棵。公園一直是縣城居民健身、休閑的主要場所,天剛蒙蒙亮,附近居民就絡繹不絕到公園晨練;白天,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打牌、聊天,其樂融融;夏夜,到公園漫步的人們,享受著微風的清涼;公園一隅,還有隨著音樂節拍翩翩起舞的人們,一天的疲倦拋至九霄云外。然而,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加上中山公園周邊住戶的增加,中山公園原有的規模已難以滿足人們的休閑需求。因此,中山公園擴建改造呼之欲出。
公園擴建后,更便利百姓
2010 年12 月29 日,中山公園里有不少市民在跳舞、打羽毛球、散步……真是好不熱鬧。踏著用毛面麻石方塊新鋪好的登山道,記者也在新擴建的中山公園內漫步了一圈。公園新征了屬于安良、城南兩個居委會的114 畝山林地,擴建工程并沒有過多地破壞山林原有的生態,鋪成的登山道可以讓人們深入山林,就像到了野外一樣。在登山道上,記者碰到了大汗淋漓的羅楚明,他告訴記者,他已經沿著公園的數條路徑跑了一圈,“現在公園面積擴大了,一圈下來的運動量就足夠了”羅楚明每天堅持到公園鍛煉一小時,原來公園面積小,一小時可以在公園內轉個幾圈,現在面積擴大了,不僅運動場所寬了,運動中可以欣賞到的風景也更多了。
擴建后的中山公園,面積擴大了一倍多,景點也增加了,羅楚明感慨地說:“中山公園的擴建改造深得民心,它不僅可以滿足紫金縣城老百姓的生活需求,還可以提高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實在太好啦!”
數字說法 面積擴大一倍
公園面積在原來4.5萬平方米的基礎上擴寬7.5萬平方米,首期工程投資約60萬元,新鋪的登山道長516米,寬1.2米。在2個小山頂分別建造涼亭,并在涼亭兩邊設置單杠、雙杠、秋千等公共休閑設施。在保持原有綠化盡量不改變的情況下,在道路兩旁及涼亭四周種植一些四季常青的花木樹林。
政策摘要 拓寬綠色空間
中山公園經過20 多年的風雨變遷,園內的設施、環境已遠遠不能滿足周邊居民需要。2010 年,紫金縣政府將擴建中山公園列為“十件實事”之一,縣委縣政府主管領導親自抓,縣規劃建設局、紫城鎮府、城管局等相關單位落實責任,相互配合,安良、城南兩居委會大力支持,積極工作,目前已完成登山道、涼亭、體育設施等首期工程,昔日的小公園變成了老少皆宜、開放寬敞的大游園,為縣城10 多萬居民提供真正屬于自己的綠色空間。
踏上中山公園新鋪設的登山道如入深林
紫金中山公園內風景怡人
中山公園是縣城居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
建成城西100噸垃圾中轉站 垃圾處理邁向綠色環保
將生活垃圾壓縮打包、密封運輸,沿途再也沒有散落垃圾和異味,這種新型環保高效的垃圾處理運輸方式即將在紫金縣啟用。日前,記者從紫金縣城市管理局獲悉,日處理1000 噸的城西垃圾壓縮中轉站投用后,可滿足城區未來5至10年的垃圾收運處理需求。
紫金縣城市管理局局長黃海源介紹,垃圾壓縮處理是一種新型環保的垃圾處理方式,目前已經成為趨勢。它將改目前敞開式的垃圾運輸為封閉式運輸,垃圾壓縮后運輸車次大大減少,垃圾也不會在運輸過程中散落污染環境,城區環境將更加清潔衛生。
據了解,紫金縣城每天要產生近100 噸生活垃圾。目前這些垃圾都是經收集后直接運送到紫金生活垃圾處理場進行填埋,效率低下且不環保。而垃圾壓縮中轉站將采取專業壓縮設備對收集到的垃圾進行壓縮,把它制造成一個大垃圾“方塊”,再用集裝箱密封送往垃圾處理場。
政策摘要
“環保型垃圾中轉站”建設是紫金縣政府2010 年的十件實事之一。借鑒省內外一些發達城市的做法,根據紫金縣實際,決定在城西中轉站原址改建一個日處理生活垃圾100 噸的壓縮中轉站,以“科學合理、環保衛生、適度超前、經濟實惠”為出發點,選擇用地省、封密式、好管理、節約型的新型垃圾中轉裝置。中轉站的建成,使縣城市環衛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將為更多市民轉變衛生意識、更新環保理念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數字說法
紫金城西100 噸垃圾壓縮中轉站占地面積612 平方米,一層鋼混工作房,配套壓縮機1 套、密封壓縮垃圾箱2 個、生物防臭系統1 套、車廂可卸式垃圾車1 輛,項目總投資 167 萬元。建成使用后,可日處理垃圾100 噸。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