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采取標本兼治措施有效緩解“水浸街”問題
在市第六次黨代會召開之際,市會議中心出現了感人的一幕。源城區東埔街道辦事處東埔村學前壩村民小組代表送來一面繡著 “人民公仆、情系百姓”的錦旗,以感謝市委、市政府解決困擾群眾 20年的“水浸街”問題。
廖裕宙,這位聽著“落雨大水浸街”童謠長大的老街坊,過去每年都飽受暴雨過后水浸屋的困擾,家門口的墻上如今還留下了一條多年水浸過后的痕跡,足足有半米高。水浸街,曾是他心中的痛。
學前壩是我市典型的老村,村內小巷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人口稠密,但由于地處低洼地段,每逢雨天都會遭遇水浸。廖裕宙說,學前壩受災最嚴重的時候,水漫過人的大腿,許多村民家里的床都曾被水淹沒。雨水從管道里面涌出來,排出許多垃圾污水,致使這里雨后經常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影響了村民的健康。
廖裕宙日日盼,夜夜盼,終于盼來了改造。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把建設學前壩排水系統列入民生工程,投資600 多萬元,沿興源東路鋪設了數公里長的地下排水管網,一舉解決了學前壩“水浸街”的問題。
據悉,近年來,市相關職能部門采取有力措施,通過加強排水管網規劃建設、外圍截流、雨污分流改造和加強排水設施維護管理等標本兼治的措施進行綜合整治“水浸街”問題。據統計,在市區投入近2000 萬元,加設路面排水入水井1000 多座,增設排水管道4000 多米,全面疏通城市道路地下排水、排污管道。
想當初,華怡集團、學前壩、河源中學、朱門亭、嘯仙中學、凱豐路周邊等幾個區域一逢雨季都難以逃脫水浸的厄運。而如今,經過幾年整治,我市重點改造了市區重點路段的排水、排污系統,使這些路段的“水浸”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當然,治理“水浸街”是一個龐大的民生工程,對于我市這樣一個欠發達的山區市來說,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市長彭建文代表市委、市政府在接受錦旗時說,群眾贈送錦旗感謝市委、市政府,這是對我們工作的鼓勵,更是對我們做好工作的鞭策。記者相信,市委、市政府堅持抱著科學態度、民生情懷,花大力氣進行整治改造“水浸街”問題,市區“水浸街”的區域必將越來越少,假以時日,有望全面解決河源的“水浸街”難題。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