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盆地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
東源縣澗頭鎮洋潭村檸檬果園里,果農面對豐收的果實喜笑顏開。本報記者 胡青松 攝
燈塔盆地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我市也成為目前廣東省4 個國家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我市提出,要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山區市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打造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燈塔模式”。
春風“吹綠”燈塔盆地
燈塔盆地位于我市腹地,是我市重要的蔬菜、水果、生豬生產基地。早在1996 年,廣東省政府、河源市委市政府就把燈塔盆地作為全省重要“三高”農業基地之一,進行綜合開發。但在隨后幾年里,由于資金、市場及技術條件等綜合因素的局限,燈塔盆地在建立大型龍頭企業群、形成區域化規模生產、示范輻射周邊地區、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引領山區脫貧致富等方面進展緩慢,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和發揮出燈塔盆地的最大潛力。
2010 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啟動燈塔盆地新一輪開發,建設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的戰略部署。2011 年市第六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何忠友提出,今后五年,我市農業工作要以燈塔盆地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載體,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
由此,燈塔盆地的開發迎來了新的春天。
現代農業的“燈塔模式”
燈塔盆地有豐富的耕地資源和肥沃土質,為農業集約化、規;l展提供了天然的“試驗田”。在這塊試驗田中,如何謀劃生態農業發展的新模式?經多方研究論證,我市提出了生態型、特色型、園區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戰略,力爭將其建設成特色農業產業園、都市農業拓展帶和山區農業示范區。
依據這一戰略,燈塔盆地被劃分為各具特色、功能互動的四大組團:北部特色農業組團、西部精品農業組團、東部基地農業組團、南部研發農業組團。根據功能定位,燈塔盆地將著力發展特色型種植業、循環型養殖業、生態型林業、精優型農產品加工業、都市型農業旅游、服務型農業物流業等六大產業。
園區式發展的新嘗試
園區式發展是燈塔盆地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舉措和新嘗試。
記者了解到,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發展模式,燈塔盆地將建設一批面積規模大、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生活功能突出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這些園區將充分發揮農、科、教、產、學、研的集聚優勢,逐步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和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都市型生態農業園區。
值得關注的是,園區將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行、中介參與、農民受益的運行模式,通過“公司+園區+基地+農戶”進行大規模產業化生產。
訪談
省農業廳副廳長顧幸偉:
要打造出一個“月亮”
省農業廳副廳長顧幸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燈塔盆地在建設國家生態農業示范區時要注意整合資源,在眾多“星星”的基礎上,打造一個“月亮”出來,形成有特色的核心功能區。
顧幸偉說,省政府此次推薦燈塔盆地作為國家生態農業示范區,一是希望這樣的一個農產品供應基地不要被工業化和城鎮化所吞噬;二是希望燈塔盆地能成為現代農業的發動機、創新園和風向標;三是希望通過建設國家級示范區,使燈塔盆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燈塔盆地示范區內‘星星’ 多,‘月亮’少,希望在眾多‘星星’ 的基礎上,打造一個核心的功能區,即打造一個‘月亮’出來!彼f,省政府和省農業廳將為燈塔盆地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的安排,并在省里積極爭取設立國家級示范區的專項資金,此外,還將整合目前農業的各項專項資金,向國家級示范區傾斜。
市農業局局長葉春球:
引領示范區產業集群發展
市農業局局長葉春球說,建設好燈塔盆地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對指引粵東北山區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好萬綠湖水源水質,確保東江下游地區飲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市農業局將以規劃編制為切入點,引領示范區內的產業集群發展。我市將在基礎條件好、區域位置優的地區規劃建設若干個現代生態農業園區。這些園區將加快發展農產品種養加工、現代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園區科普教育等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集群聯動發展。
此外,燈塔盆地將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把土地集中連片流轉作為推進生態農業規;F代化的突破口;創新鏈式利益聯結機制,推行以訂單為紐帶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園區+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方式。
本報記者 蔣安春 吳志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