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將扎實推進文化河源建設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文化河源戰略是市第六次黨代會確定的 “四大戰略”之一。在昨日召開的全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何忠友指出,全市要扎實推進文化河源戰略,努力到2020 年建立起體現客家風情、嶺南風格、河源特色的文化體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沒有文化軟實力,就沒有民族凝聚力、社會生命力和國家競爭力。”何忠友說,河源文化崛起正當其時,文化建設大有可為,但文化發展仍任重道遠,特別是文化自覺意識不強、認識不夠到位,“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花錢時不要”、“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如何以扎實的文化戰略加快文化崛起進程?何忠友指出,今后,要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推進文化惠民成果,提高人們幸福指數;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經濟繁榮;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文化精髓;大力推進文化改革創新,激發文化發展活力。
市長彭建文認為,突出重點、全面扎實推進文化河源建設是當前的緊迫任務,也是長遠的規劃藍圖。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著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抓好文化遺產保護開發、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和現代傳媒。
市委副書記黃建中主持會議。市領導吳善平、李為民、朱蔚蔚、歐陽毅等出席會議。
我市文藝青年送戲下農村。譚興孚攝
閱讀延伸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記者獲悉,今年4 月我市將正式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力爭2014 年獲得提名資格,2017年創建成功。
在創建期間,我市將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深入推進文明縣城、村鎮、社區、行業、單位、窗口等創建活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和文明交通通行計劃,積極開展“生態文明”、 “低碳生活”等主題教育活動,倡導綠色生活、文明生活、健康生活。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與經濟要互相融合,互相促進。”市委書記何忠友指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今后實施文化河源戰略的重要舉措。
在發展文化休閑旅游業上,我市將培育以萬綠湖及周邊生態景區景點為核心的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產業帶,以佗城古城、蘇家圍、林寨古村、東江畫廊為重點的東江文化旅游產業帶,同時,要打造地方土特產、民間工藝品、地方特色小吃“一條街”,建成秦漢趙佗文化和東江客家文化產業園。此外,我市還將規劃建設恐龍文化產業園,積極申報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建設客家娘酒文化產業園和傳媒文化產業園。
為此,市、縣(區)兩級將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安排200 萬元,扶持發展文化產業。
實施文化精品工程
我市提出,要充分利用我市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資源,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組織創作一批文化藝術精品力作。
據悉,我市將重點組織編創一臺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歌舞晚會,在市區長期定點演出,形成文化旅游藝術品牌;加快客家風情雕塑工程建設;編撰出版全面反映河源文化的書籍;創新提升花朝戲、山歌劇、木偶等民間傳統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創作更多更好的民間文化藝術精品;同時,加大文化創作的扶持力度,優先扶持具有原創性、示范性、導向性、有影響的文化作品創作生產。
為此,市、縣(區)兩級將設立文化精品創作專項資金,市財政將每年安排 100 萬元,實行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文藝精品創作。
構建現代傳媒體系
會議指出,將鼓勵支持我市媒體優化整合,組建河源日報傳媒集團和河源廣播電視傳媒集團。同時,鼓勵支持我市媒體實施全媒體戰略,加快推進報網融合、臺網融合,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全媒體傳播架構。
我市新聞工作者要深入開展“三項教育”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不斷提升新聞報道質量和水平。此外,我市將完善新聞發布制度,重大輿情監測研判制度和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監管制度,健全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并推進河源網絡問政建設,構建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網絡問政平臺。
會議還要求大力發展網絡文化,進一步辦好河源網、河源新聞網、河源廣播電視網和河源政府門戶網,著力培育1 至2 家在本市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社區論壇,開辦網絡電視臺、“多彩河源”手機全媒體等新興媒體。
實施文化人才工程
據悉,我市將實施“百名文化人才工程”,建立文化人才信息數據庫,重點培養100 名德才兼備、學術功底深厚、專業成就突出、有較高聲望的在理論研究、新聞傳播、藝術創作、藝術演出、文化創意、文化科研等方面的宣傳文化高層次人才。
這一工程,是認真落實省 “十百千”人才培養工程,實施 “人才興文”戰略的重要一環。市委書記何忠友指出,要把文化人才列為全市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重點培訓基層文化工作者、優秀年輕文化人才、鄉土文化人才、民間文化傳承人、文化活動積極分子;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引進制度,吸引更多的優秀文化人才來河源工作創業。
為保障這一工程實施,市財政每年安排100 萬元,設立宣傳文化人才工程專項資金。
各縣區將建電影院
按照推進文化河源建設的相關實施意見要求,在今年9 月底前,每個縣區將建有1 座以上的數字電影院,2014 年底前,每個中心鎮將建有1 座多廳數字電影院。
此外,我市還將加快推進客家文化公園、市圖書館新館、市客家古邑博物館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規劃建設恐龍遺址公園、音樂廳、歌劇院。
“建設幸福河源,不僅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也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市委書記何忠友說,要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人民群眾共建共享文化建設成果。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