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聞點評
本報3 月12 日消息:《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本月起正式施行,提出用人單位必須向高溫作業者發放高溫津貼和清涼飲料,違者將挨罰。
點評:補貼發不發,用人單位執行政策是否到位至關重要。雖然有關部門表示將嚴格監管企業按《辦法》實施,但切莫像此前查處春節的士不得漲價一樣,變成“雷聲大,雨點小”。
本報3 月12 日消息:連日來,本報記者通過暗訪等形式,就市區多家餐具消毒企業的生產壞境、衛生條件等方面進行調查,發現市區餐具消毒行業良莠不齊,目前僅有一家企業規范經營。
點評:“放心餐具”難以讓人放心的背后,更應該引起反思的是酒樓、餐館等餐飲企業。受利益驅使和降低成本的需要,很多餐飲經營者只求低價而不問質量,致使不合格餐具大量進入市場。從餐飲服務合同的義務和責任看,將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的餐具提供給消費者本是經營者的分內之事,所以,靠餐飲經營者來把關消毒環節才是解決不放心餐具的“七寸”。
本報3 月13 日消息:在12 日召開的全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何忠友指出,全市要扎實推進文化河源戰略,努力到2020 年建立起體現客家風情、嶺南風格、河源特色的文化體系。
點評:要實現文化崛起,關鍵在于提高干部群眾的文化自覺,改變“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花錢時不重要”的局面。
本報3 月13 日消息:記者從市消委會了解到,為紀念 “3·15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委會將聯合12 家單位于3 月15 日上午在茶山公園與市民面對面交流,市民可到現場咨詢與投訴。
點評:又到3·15 消費者權益日,按理說,上至王公貴族, 下至普通百姓, 沒有不消費的,人人都是消費者。但是,我們卻需要專門設立這樣一個日子,來引起人們對這個“強勢群體”的關注和保護,這就不能不讓人深思了。如果什么時侯沒有了3·15 日, 或者才能說明這個社會道德歸于良好, 制度趨于完善, 社會更加和諧了。
本報3 月14 日消息:市委書記何忠友在全市林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城市綠化要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堅持以時間換空間、用小錢辦大事,多種適宜的鄉土樹種,不一定都要種大樹。
點評:別讓“大樹進城”成為耗資巨大的“形象工程”,成為一場生態劫難。讓小樹陪著我們,陪著城市慢慢成長,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的經歷?
欄目主持: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