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監管長效機制將建立 市區農村住房將有“身份證”
近日我市將對市區村莊農村戶進行調查核實。譚興孚攝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我市將全面啟動建立土地監管長效機制工作,近日將對市區農村集體土地及建筑物現狀進行測繪,并對市區村莊農村戶進行調查核實。這是記者從昨日上午召開的市完善土地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首次測繪面積76.79平方公里
對市區農村集體土地及建筑物現狀進行測繪,全面掌握市區重點監控土地范圍內農村集體土地及建筑物現狀,是建立市區土地監管長效機制的基礎性工作。
據了解,該項工作第一階段的重點在源城區源南鎮、源西街道、東埔街道,片區面積約為76.79 平方公里。市住建局將委托有關測繪單位依托現有的測繪資料,對上述片區的農村集體土地及所有建筑物進行測繪。目前,第一階段的測繪工作已經啟動。會議透露,今后還將對源城區的高埔崗街道、埔前鎮和城鄉結合部等區域進行測繪。
以家庭為單位摸底農村戶
在進行測繪工作的同時,我市還將對源城區轄區內所有村莊的農村戶按本村村民戶、回流戶、外插戶、其他類型戶共四種類型進行調查摸底。
據了解,摸底工作將以源城區 2011 年村“兩委”換屆選舉的選民登記數據為基礎,結合最近一輪農村集體土地調整情況和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按戶列表造冊,然后以家庭為單位,全面調查核實每一戶農村戶的人口數量、家庭成員結構及來源情況。調查結果將由村委會組織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確認,并張榜公布。
農村住房有望獲“身份證”
副市長李揚達指出,測繪和摸底農村戶這兩項工作將為準確掌握市區農戶居住條件、宅基地和建有房屋及其具體分布等方面情況,為甄別房屋類型(合法、非法)并提出處理措施,推進農村集體土地及建筑物登記確權、嚴厲打擊非法買賣土地和違法建設行為、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記者獲悉,今后,這些基礎性數據將納入我市正在開發的“農村宅基地管理系統”,以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完善土地監管長效機制。
此外,為解決農村建房出路問題,我市正在制定“農村村民建房管理規定”、“已有農村建筑物甄別鑒定”等相關政策文件。這些文件出臺后,我市將根據政策對已調查摸底的農村建筑物進行甄別,對合法的住房給予登記發證,對經鑒定不予保留的建筑物進行清拆。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